电是什么(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3.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准备物品
塑料梳子、碎纸片、塑料直尺、铅笔、报纸、保鲜膜(或方便袋)。
2.家庭实验
拿一张薄纸,放在电视机荧光屏前。分别做开关电视机动作,注意观察薄纸。
写出你的发现,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3.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一、摩擦起电现象活动1:利用准备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 (会、不会)掉下来。3.阅读课本43页上半部分。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参照教材43页图13-4(若橡胶棒较大, 说 明由于教材中本节的内容较全面而充实,建议教学时尽可能依据教材。
合作探究
可用塑料圆珠笔壳代替)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摩擦时可将两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时用丝绸摩擦)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与玻璃棒方法相似)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4.阅读并记忆课本44页上部的结论思考: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活动3.阅读教材44页【信息窗】和45页【加油站】活动4:完成教材44页交流与讨论 说 明对于[信息窗]和[加油站]等部分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利用课件演示来作形象说明,以便于学生理解。
填一填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 或者说带了 。
填一填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填一填
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 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 ,只是 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除摩擦起电外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