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登高》群文阅读 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登高》群文阅读 课件1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14: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独有工部称全美,使我登临空咨嗟
——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1.品读杜甫三首“登高”诗,探究杜甫“登高”诗中的情感主题。
2.探究其他诗人“登高”诗中的情感主题,了解登高“主题模式化”现象。
3.探究古人“登高而悲”的原因。
一、少年心事曾拿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对此如何不泪垂
那一次,
我看到 ;
我想到 ;
我觉得 。
问题1.假如你是杜甫,写下你在“登高”的见闻、心理感受。
采用如下句式。
任务:阅读三首“登高”诗,体味晚年杜甫的心境。
问题2.杜甫“登高”诗中表达了哪些悲伤之情?
对国家动荡、人民困苦的忧愁;
对自身老病穷愁、漂泊无依的感伤;
没有亲人朋友消息的感伤;
壮志难酬、老大无成的感伤;
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问题3.其他诗人的登高诗抒发什么情感?
任务:从类的角度把握“登高”诗歌。
任务:探究“登高”诗的情感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任务:探究“登高”诗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总结:对“登高”诗歌类型的整体把握。
1.情感基调:悲伤为主
2.情感主题模式化:
忧国忧民,思乡怀远,壮志难酬,身世飘零。
问题4.古人为什么会“登高而悲”?请从诗人空间位置、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文学传统三个层面思考。
“治平”理想的落空;
景观变化;
自我渺小感;
人生短暂感;
孔子、宋玉开启的文学传统。
四、用心精至自无疑
五、青山正补墙头缺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陆游)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元稹)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王安石)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韩愈)
文学创作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抚慰了现实世界的落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
有人说:古人登个鹳雀楼就以为穷了千里目了,今天人动不动飞机来飞机去,楼、塔、山这些还算什么呢。飞机也不算高了,还有神九、神十在上头呢,好奇号、探索者什么的就窜得更远啦!登高还有什么好悲伤的?
对这种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谈一谈你的思考。
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