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劝学》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劝学》课件30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14: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
荀子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
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他又是一位教育家。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预习检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动词,停止


形成,凝结
合于
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即使
通“又”
通“曝”,晒
靠近、接近
磨刀石
广博地学习
每天,名作状
检查
反省
通“智”,智慧
这样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曾经
表修饰
提起脚跟
片刻
表修饰
快,这里指“洪亮”
明显,显著
借助,利用
船桨
名作动,游泳
横渡
通“性”,天赋,
资质
外物
善于奔走
到达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兼词, “于此”、“于是”
古代的半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雕刻
雕刻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定语后置的标志
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爪子和牙齿
表递进

表并列
藏身
非凡的智慧
2. 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分析课文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文章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
学 不 可 以 已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比喻句
分论点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完善自己
第二段
第三段
比喻句
分论点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学习的
作 用
弥 补
不 足
跂 而 望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第三段: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分论点
三?
第四段
比喻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方法

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学 习
要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 习
要有恒心
(正反面设喻、对比)
学 习
要专一
(正反面设喻、对比)

归 纳
思 路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为什么
怎么样
弥补不足
(善假于物)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学以成人
积以成圣
从《劝学》看《荀子》的特色
1.用博喻(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论述问题)。
2.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句式整齐,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心灵就会枯竭。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需将“知识”改为“志向” )
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品 茗
品 茗
大家在学习了此篇之后,对哪句话最有感触?联系你自己的学习实际,跟周围的同学
互相讨论交流后,谈谈你的感触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