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2.巧解数学题--变量的应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01 15: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人 授课年级 7 学科 信息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课 巧解数学题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二课内容。本课标题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变量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对像为初中七年级学生,由于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基础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scratch非常感兴趣,本课正好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直观、感性的事物具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多使用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在自然的过渡中得到提高。





知识目标:了解变量的概念及作用;
能力目标: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建变量,运用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变量的算术运算,赋值运算和自加运算;
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教室
二、教案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提出
问题,
引入
新课
二、
讲授 新课

练脚本的搭建。
四、
总结
课堂。 我们上次课做了一个会说话,会走的小猫,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scratch软件巧解数学题
一、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在scratch程序中,存储、读取和修改数据需要使用变量。变量来源于数学,是可变化的量。
(一)、导入背景
步骤1、单击角色列表区左侧的舞台图标单击脚本去的“多个背景”,将“背景1”改名为“长方形”。
步骤2、单击“编辑”,在“绘图编辑器”中用“方形工具”绘制长方形。
步骤3、用“文字输入工具”标明长和宽。
(二)、新建变量
将“角色1”改名为“小猫”,选择“变量模块组”中的“设置一个变量”按钮,变量名称为“长方形的长”,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按照这样的方法分别新建“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
(三)、编写脚本
步骤1、将“控制”模块组中的拖动到脚本区,
步骤2、设置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将三个拖动到脚本区“绿旗”的下方,通过下拉按钮可选择已经创建的不同变量。
步骤3、将乘法模块中的嵌入到“长方形的面积”变量模块中
步骤4将“长方形的长”和“长方形的宽”嵌入到乘法模块中
步骤5、将拖动到脚本区,并改为
执行并保存
二、小猫数数
(一)、修改角色名,改名为“小猫”
(二)、编写脚本
步骤1、新建一个变量n,设置初始值为1,用来存储小猫从1数到100的每个自然数。
步骤2、将“控制”模块组中的拖动到脚本区,
步骤3、将变量n 放入外观模块的“你好”位置,并设置为1秒,用实现n+1的值赋给n,这就是n的自加运算。重复这两个模块100次,就达到了小猫从1数到100的目的。
执行并保存文件
单击绿旗按钮,观察小猫数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舞台区左上角n值的变化。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梳理知识,启发引导学生
?
学生认真观察
?
学生思考
?
观察分析
掌握如何
建立变量

?
学生实践
操作,练习
学生尝试
实践
边操作边
体验
把指令
搭积木,
再执行
回忆以前学过的软件保存功能,动手自主实践
?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协作
学习增强互帮
互助意识,
营造探究学习
的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
展示自己的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