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 )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____(tónɡ)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答案:xuàn 瞳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C.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D.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博物馆参观国宝,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解析】选C。A项“发扬”和“继承”应调换位置。B项“基本上”与“完全”是相矛盾的,应去掉一项。D项后半句缺主语,应在“无不使人”前添加“这里的国宝”。
3.(2010·淄博中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________。”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________。(3分)
(2)【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5分)
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雪
(2)示例:清眀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4.默写填空。(8分)
(1)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4)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花鬘斗薮龙蛇动。
(白居易《新乐府·骠国乐》)
(6)刘禹锡的《秋词》中借白鹤形象表达自己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谈到中美外交关系时,引用的王安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古诗词中非常活跃的音符。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案:(1)阳春布德泽 (2)涵虚混太清 (3)昔人已乘黄鹤去 (4)白水绕东城 (5)珠缨炫转星宿摇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7)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8)示例:①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完成第5题。(2分)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曲中写了哪些秋景?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和作用。找出诗中的自然景物。在这里,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萧瑟的秋景上,特别是前两句,诗人有家难归的情感溢于言表。
答案: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
(2)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___________
答案:(1)推托 (2)不久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却不能回信。
8.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发愤读书,终于成才的事,请你写出两个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9.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甲】文中注意孙权劝说吕蒙的话,【乙】文中注意朋友写信却不会回复又遭洪仲批评之事。
答案: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1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两文的比较阅读。认真阅读两文,从人物的身份、两人的学习和结果方面考虑。
答案: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11.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结。阅读全文,先找出“几件事”,然后按“人物——事件”的格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回忆20多年前我在教室地上捡纸团发生的事。第二件:学生来拜年时,一位女生表现出的很好的劳动习惯。第三件:一位女生用30元钱采购一次班级活动的全部用品的事。(意对即可)
12.文章第③段为何独立成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与题目的关系。
答案:第③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与题目相照应,独立成段也显得很醒目。
13.本文所说的“学生时代的好习惯”指的是哪些好习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物放置有序、节省时间,日常劳动的习惯,务实的作风。
14.第⑦段中所提到的那位女生是个怎样的学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第⑦段,从那位女生“用30元钱采购一次班级活动的全部用品”的所作所为上分析。
答案:那位女生是一个具有管理才能、节约、务实的学生。
15.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你是否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呢?请联系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谈一谈。(6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学校,我积极参加绿化校园的活动,认真做好值日,扫地、提水、擦黑板,我总是争着干。
16.文章开头说“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联系全文,说说这位老师“好”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结合文章事例,老师的“好”体现在重视实施素质教育,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或:能活跃课堂气氛,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7.读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这两次“笑”的原因。(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找出两次“笑”的语段,然后根据所述事例概括“笑”的原因。
答案:第一次:同学们认为调皮鬼的答案很搞笑。
第二次:大家认为老师的答案既好笑又巧妙,也表示赞同。
18.学生的答案分别是_______,老师的答案是________,书上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_。(3分)
为什么师生的答案与书上的正确答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抢孩子、套近乎、挣钱、抢东西、卖伞(或:搞推销的) 男人是女人的丈夫 雷锋做好事
提示:可围绕“利己与利人的角度不同”“社会现实的不同”“学校教育的缺失”等某一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19.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中,老师认为“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老师的这种认识有什么偏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可围绕“教师不能从正面加以适当的引导”或“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某一角度加以分析阐述。
20.如果你是这个班的一名学生,目睹参与了整个过程,当听了校长的话,看到校长的泪水,你会作何感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结合“校长的话”和“校长的泪”谈出自己的感想,可围绕“呼唤人间真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和自身道德修养”等某一要点来谈。
四、写作(50分)
21.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写作提示】这篇命题作文文体虽不限,但本文适合写记叙类文章,要有具体的材料,有真情实感才行。“你”字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指具体的人,写老师,可以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关爱、教导;写同学,感受到的是真挚、纯洁的友谊;写家人长辈,给人一份留恋与怀念,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2)指具体的物,如书籍,书籍怎样伴随自己一路走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如书法、钢琴等。(3)也可以指抽象的感情,指人的一些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微笑等,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也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想象,如与动物之间走过的美丽日子,现实却是环境遭到了破坏,走过的只是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