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五) (山东教育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五) (山东教育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4 04: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五)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shǔ( )许。中
xuān( )敞者为舱,箬( )篷覆之。
答案:jī 黍 轩 r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但微颔之。(只、不过)
B.始欲着“推”字。(用)
C.罔不因势象形。(因为)
D.阴阳割昏晓。(山的北面)
【解析】选C。“因”是“顺着、就着”的意思。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解析】选B。A项“要”通“邀”;C项“简”通“拣”;D项“曾”通“层”。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1)《石壕吏》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其诗多写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疾苦,有“_________”之称,其人也被称为“__________”。
(2)《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著名哲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
答案:(1)杜甫 诗史 诗圣 (2)周敦颐 北宋 《周元公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记”“铭”“说”都是古时的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选自《春望》,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C.《核舟记》和《桃花源记》同样是“记”,但前者重在记物,后者重在记事。《核舟记》通过对核舟上的人、物的说明和描写,赞美了我国民间工艺大师卓越的微雕技艺。
D.《卖油翁》一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是北宋吉州永丰人。
【解析】选B。杜甫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按要求填空。(3分)
(1)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老妪力虽衰,__________。
(3)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
(4)为了饱览上海的美景和世博会的盛况,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攀上了金贸大厦,站在那里,大有“__________,__
________”的豪迈。(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回答)
答案:(1)烽火连三月 (2)请从吏夜归 (3)僧敲月下门(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学习了《爱莲说》,学校开展“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6分)
(1)从你读过的有关莲的古今诗文中,可以看出莲通常被赋予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莲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象征,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证明;
莲是传递爱情的象征物,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可以体现。
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佛身多置于莲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称莲座。
(2)如果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欲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欣赏莲的风姿 领略莲的文化 演绎莲的魅力
(3)请你说出两句有关莲的古诗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8.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解析】选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解析】选B。“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10.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解析】选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感叹惊讶。
12.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__________
答案:(1)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大 (3)调弄,这里指弹(琴) (4)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解析】选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的主人品德高尚。
1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交友的原则,回答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言之有理即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毁谤)
C.愿王察之矣 (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果然)
【解析】选C。C项中“察”的意思应为“明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的有老虎了。
19.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庞葱担心去了邯郸以后,魏王听信谗言,对自己失去信任。
答案: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20.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______”。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三、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母亲邵丹,12岁的江苏徐州学生邵
帅毅然休学来京,并通过骨髓配型测试,捐献自己的骨髓救
助母亲。他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邵帅一直和妈
妈、姥姥、姥爷相依为命。2009年6月,邵帅的妈妈邵丹被诊
断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邵帅主动提出要
把自己的骨髓移植给妈妈。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2010
年2月24日上午,北京市道培医院为她们母子顺利地完成了骨
髓移植的手术。邵帅捐完骨髓出院后的第2天,身体还没有
完全恢复,但却马上承担起了给妈妈做饭和送饭的任务。爱心在传递,感动在蔓延。每天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好心人来医院看望邵帅和邵丹。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
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
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2岁的邵帅做了一件连成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那就是为了救他身患白血病的母亲,而捐献自己的骨髓。12岁少年,为救母亲捐献骨髓,邵帅用孝心和勇气震撼我们的心灵。“百善孝为先”,邵帅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的真谛。这是一种爱心、孝心、责任心。写作时可围绕“爱”“责任”“亲情”“感恩”“如何面对挫折”等来确定写作的主题,然后结合事例谈自己的感想。要结合自己的感悟,做到观点鲜明,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