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和班级。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726815193675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是
A. 从西北流向东南 B. 从东南流向西北
C. 从东北流向西南 D. 从西南流向东北
2. 山顶M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468m B. 588m C. 778m D. 808m
3.下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 B.
C. D.
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5.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 ①增强B. ②增强C. ③减弱D. ④减弱
3699510117475读纳木措流域示意图,完成6-8题。
6.纳木措流域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①冰雪融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纳木措湖面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影响纳木措流域河流汛期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雪 C.光 D.植被
4144010133985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莫霍界面C.岩石圈底部D.软流层中部
3870960875665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 2 公里。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海水沉积
483171510922012.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
A.3月B.6月C.9月D.12月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4.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3893820387985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5-16题。
15.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402209012509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
18.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5013325255905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A.洋流、大陆轮廓B.热量、地形C.地形、大陆轮廓D.热量、洋流
20.有关①、②两地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B.②自然带谱较①处复杂
C.①、②雪线高度不同 D.①、②东侧自然带相同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21-22题。
2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2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B.ⅡC.ⅢD.Ⅳ
4095115450850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图”。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077335583565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5.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B. 5月~9月C. 9月~12月D. 11月~次年3月
第II卷(非选择题)
综合题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128270188595(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4分)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4分)
2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50440549910材料一:下图甲为世界某地区域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沿10°E经线地形剖面及A、B两地气候统计图。
46355036195
材料二: 油橄榄畏严寒,对气温要求严格,4~5月花期和6~9月坐果期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橄榄树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当年橄榄油产量。
(1)据图比较A、B两地气温的异同点。(6分)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A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橄榄种植基地,说出油橄榄所属的植被类型?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A地种植油橄榄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28.(16分)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4分)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4分)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8分)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C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D
C
A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C
B
选择题
综合题
26.(14分)
(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4分)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6分)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4分)
(20分)
(1)相同点:两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摄氏度以上,冬季温暖。
不同点:A地最热月气温高于B地,夏季A地炎热,B地凉爽; 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6分)
(2)A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少雨,冬季多雨;B地全年降水均匀;
原因:A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全年降水均匀。(6分)
(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有利气候条件:冬季温和,冻害少,有利于油橄榄越冬;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少大风、暴雨,有利于油橄榄的开花结果;夏季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料作物积累,品质优。(8分)
28.(16分)
(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4分)
(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4分)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