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
高一历史(理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商朝→夏朝→西周B. 夏朝→商朝→西周
C. 商朝→西周→夏朝D. 西周→商朝→夏朝
2.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 黄帝时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
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 国人暴动B. 周平王东迁洛邑C. 齐桓公成为霸主D. 韩赵魏三家分晋
4.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A. 《道德经》B. 《论语》C. 《墨子》D. 《韩非子》
5.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政治见解。他的政治见解是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C.本善习远 D.实行仁政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
7.小张的历史笔记中记录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 齐桓公首霸 B. 商鞅变法 C. 郡县制确立 D. 百家争鸣
8.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 行政事务B. 军事管理C. 监察事务D. 财政管理
9.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 北庭都护府 B. 安西都护府 C. 西域都护府 D. 宣政院
10.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
11.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12.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 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B. 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 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 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13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A. 甲骨文 B. 造纸术C. 圆周率 D. 印刷术
14.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
A. 《九章算术》 B. 《尚书》C. 《水经注》 D. 《齐民要术》
15.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④
16.《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17.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 西周时期B. 北魏时期C. 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
1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 诸葛亮 B. 贾思勰C. 祖冲之 D. 郦道元
19.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 刘子翚的《昭君出塞图》D.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2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21.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
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
2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23.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行省制度C. 废除宰相制度D. 派文官任知州
24.为了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对此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B.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猛安谋克制由女真族的民族部落组织发展而来
D.猛安谋克制的实行不利于女真族的封建化
25.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元朝在此设行省
26.党项族首领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27.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
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8.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元朝在此设行省
29.党项族首领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30.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 )
①始设中书省 ②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设宣政院辖地 ④修驿道、设驿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年,后周禁军统帅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史称北宋。
2.宋辽议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财,称为“”,宋夏议和,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财,称为“”,1114年,南宋与金订立,
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钱财,称为“”。
3.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4.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制度。自南宋起,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三、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8分)
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高一历史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B
B
B
B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C
C
A
C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D
D
A
D
C
A
A
二、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 长安 ),( 960)( 赵匡胤 )( 东京 )
2. “( 岁币 )” “( 岁赐 )”( 绍兴议和) “( 岁贡 )”。
3.( 大众 )
4. (南北分卷 )( 江浙一带 )
三、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8分)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
2.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为分散机构权力,1.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
2.枢密院与“三衙”分权,枢密院调兵,三衙统兵。
在地方,1.四监司监控各州;2.州增设通判,彼此制约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1.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