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11月)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11月)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15: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程试卷
高 一 历史(文科)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仰韶文化遗址
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D.原始、禅让制
3.《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
4.商代的甲骨卜辞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的记载,几乎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后世所谓“五谷”、“六畜”在卜辞中也都有反映。这说明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农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
C.占卜抑制经济发展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促进农业发展
5、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C.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天”。“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士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车同轨
7、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B.设立十三州刺史
C.实行推恩令D.发兵平定地方叛乱
8..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
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
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 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 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 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旧俗兴汉化
C.实行盐铁专营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 诸葛亮 B. 贾思勰C. 祖冲之 D. 郦道元
12、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私有土地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 D.新兴地主的强烈要求
13、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14、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唐朝的集权措施属于()
A.前者 B.两者兼有 C.后者 D.两者皆无
15、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但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这反映出
A.印度佛教隔绝家庭亲情B.中国佛教注重行孝尽忠
C.佛教思想传播中产生分歧 D.佛教吸收了本土思想文化
16、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 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
17、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8、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
A.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C.西夏的蕃号官称与汉式官称D.元朝的中书省
19、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
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
2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21、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技术的进步
22、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成祖
A.设立内阁制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4、清朝将全国划分为十八省,共设八位总督。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军粮筹措权等。其中有六位总督兼管两到三个省;除甘陕总督外,其他总督须与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的巡抚同驻一城。清朝推行“督抚同城”的主要目的是
A.明确地方行政区划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强化相互牵制监督D.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25、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赛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26.、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明朝废除丞相B.明朝设内阁
C.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D.清朝设军机处
27、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A.重农抑商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
28、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
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鸦片贸易由非法转向合法
29、.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能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资政新篇》 D.《自卫抗战声明书》
30、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4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简述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6分)

材料二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0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结合秦朝的统一说明清朝疆域奠定的意义。(14分)








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程试卷
高 一 历史 (文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B
C
C
B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C
D
B
C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C
D
D
C
C
A
A
31、 (1)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6分,任答3点)
(2)影响:巩固了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4分)
32、(1)打破坊市制度或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
(2)宋词、元曲、风俗画等
(3)理学形成,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辩化和理论化,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人影响
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3、(1)原因:秦地理位置优越;秦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4分)
作用:制度为后世王朝沿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
(2)成就:(10分)
①17世纪80年代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2分)
②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2分)
③18世纪50、60年代,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4分)
④清初至18世纪末,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2分)
意义: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