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授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 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有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操作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工具:ppt,积木,立体实物,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前几天小明过生日,爸爸妈妈给他装备了生日礼物,看看有哪些礼物?
展示课件,让学生回答。
师:其实在爸爸妈妈爷爷送的这些礼物里面,有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
让学生拿长方体积木拿在手上摸摸,观察从而感知它的形状。
按照老师的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这种积木的表面是什么样的呢?他到底有几个平平的面?相对的面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摸摸和观察感觉到长方体的特点。
通过唱首儿歌,把长方体的特点牢牢记在心里。
让学生拿正方体积木拿在手上摸摸,观察而感知它的形状。
师:好好摸摸它的上下面,左右面还有前后面,看看是什么感觉?拿手上放平数数到底有几个平平的面?这些面的大小是怎样的?
让学生拿圆柱积木拿在手上摸摸以及观察从而感知的它的形状和特点。
师:同学们看看圆柱体两端有什么?摸一摸感觉感觉,把积木放在桌上轻轻推,看看它会不会滚动?两端的面是什么图形的?大小怎样?
二哥学起来,牢牢记在心里。
老师拿着网球问学生是什么,然后放在桌上让学生感受球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滚动。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8.总结像这钟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叫做立体图形。
9.老师拿着实物问学生他们到底是什么物体?再问学生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一样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按照物体的形状来分类。
长方体:鞋盒,牛奶盒,北京肥皂
正方体:魔方,骰子
圆柱体:笔筒,水杯,筷子,易拉罐
球体:足球篮球
连线题。
按照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再分一分,连一连,巩固知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四,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种图形有大量的应用,可以说随处可见。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们回家以后,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们要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老师相信你们做得到!
布置作业:回去跟家里人合作再多找些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物体
板书设计:
第1节 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体: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