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莫怀戚
熬过 嫩芽 霎时 拆 散
分歧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nèn
1、给加色字注音。
áo
Chāi sàn
dé
shà
qí
lín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检查阅读效果(抢答)
A、散步的地点是:
田 野
B、散步的人有: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初 春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发生了: (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一家人散步
产生分歧
委屈儿子,
照顾母亲。
母亲改变主意
背起母亲和儿子
矛盾产生
——矛盾发展
——矛盾解决
叙事具有曲折美
——(矛盾)——
(爱幼)
(懂事)
家庭和谐 相互关心爱护理解体谅
母 亲
走大路
我、
我的妻
我的儿子
走小路
信服
孝顺
听话
爱护
重点研究: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
“我”和妻代表中年人,站在人生的终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他们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所以 “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1、如果就一家三口去散步,把母亲冷落在家里,那会怎么样?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母亲会怎么想?
一方面表现不出对母亲的孝敬;另一方面令儿子骄纵 。
2、如果走小路时写我先背母亲再回来背儿子如何?
就不能表现出妻子的贤良,不能体现中年人的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感。
生命——亲情——责任
3、请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深刻内涵。
通过 ,我感受到了 。
(多角度思考,找根据)
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连续剧,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
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欣赏:《如果爱是左右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小孩,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露,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
1)为父母做一件表达自己心意的事。
2)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初二语文课课练 编号:K22
课题: 散 步 命题:高 辉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建议完成时间:35分钟 实际完成时间: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嫩芽 ( ) 煎 áo( ) shà时( ) 各得其所( )
拆散( ) kù冬 ( ) 分qí( ) 水波粼粼( )
二、修改病句。
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后,将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实现城市治污环保设施向农村拓展。记者近日在南京市浦口区石佛村看到,①这里的农舍大多全是平房,但都刷着淡淡的灰白色;②每家门前放着一只垃圾筒,街巷里不见一点垃圾;到处呈现出绿树环绕,池塘里荷藕长势正旺。
修改一:
修改二:
三、古诗文名句填空。
无丝竹之乱耳, 。 ,唯有读书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 。 ,欲上青天揽明月。
塞下秋来风景异,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 不似垂杨惜金缕。
四、根据课文内容,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理解加点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理解加点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
3.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整齐句式。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仿照下面的例句,请你也来试一试。
①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②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送小龟回家
⑴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⑵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 (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⑶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⑷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 (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⑸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⑹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 (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⑺“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⑻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⑼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⑽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⑾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⑿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妻,真的流泪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妩媚 ②粗犷
③潇洒 ④涟漪
2. 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3.文中有一段插叙,你能找出来吗?请说说这一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为什么?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初二语文课课练答案 编号:K22
课题: 散 步 命题:高 辉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建议完成时间:35分钟 实际完成时间: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嫩芽 (nèn ) 煎 áo( 熬 ) shà时( 霎 ) 各得其所( suǒ )
拆散(chāi ) kù冬 ( 酷 ) 分qí( 歧 ) 水波粼粼( lín )
二、修改病句。
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后,将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实现城市治污环保设施向农村拓展。记者近日在南京市浦口区石佛村看到,①这里的农舍大多全是平房,但都刷着淡淡的灰白色;②每家门前放着一只垃圾筒,街巷里不见一点垃圾;到处呈现出绿树环绕,池塘里荷藕长势正旺。
修改一: “大多”或“全是”删去一个。
修改二: 删去“呈现出”或在“绿树环绕”后加上“的景象”
三、古诗文名句填空。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蜂争粉蕊蝶分香 , 不似垂杨惜金缕。
四、根据课文内容,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理解加点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
答:“总算”,表示春天经过漫长的冬天后终于来到了,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表达了“我”对慈母的孝敬之情。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理解加点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
答: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表现了我对母亲终于过了严冬的庆幸之情。
3.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我”背着母亲,妻背着儿子,“我”和妻子害怕他们摔着,小心地走路;其实是要表现中年人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体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还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4.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这一环境描写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含蓄地表现了希望母亲在春天焕发生命活力,能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整齐句式。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仿照下面的例句,请你也来试一试。
①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②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 好的生活要细细品味。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送小龟回家
⑴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⑵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 (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⑶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⑷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 (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⑸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⑹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 (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⑺“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⑻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⑼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⑽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⑾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⑿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妻,真的流泪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妩媚 wǔ mèi ②粗犷 cū ɡuǎnɡ
③潇洒 xiāo sǎ ④涟漪 lián yī
2. 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答:流动 央求 跳动
3.文中有一段插叙,你能找出来吗?请说说这一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课文第4段是插叙,插进去叙述小龟的来历,以及我们向儿子解释小龟不吃不喝的原因,这一插叙表现了儿子对小龟的喜爱,表现儿子纯洁的心灵,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为下文儿子放小龟做铺垫。
4.文章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为什么?
答:.因为我和妻子见到儿子放小龟回家后的兴奋、欢呼,感受到儿子的纯真、善良,既高兴又激动。做母亲的更善于动情,所以“妻,真的流泪了”,而我则“要流泪”。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主要写我和妻子陪同儿子送一只小龟回家的感人故事,寄寓了作者不希望人们人为制造骨肉分离的现象,歌颂了孩子们纯洁无瑕的美好心灵。
PAGE
4《散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三、课前准备:
1、课文的朗读录音。
2、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幻灯片,运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导新
1、教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过许多关于亲情的文章,谁还记得有那些文章?主要讲什么?用一句话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2、教师:刚才同学们温故了小学时关于亲情的课文,知道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明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亲情。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散步》。
3、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
(二)学生听录音,扎实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边听边勾画生字词,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抽学生读词语和解释词语。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抓住内容即可).
(三)、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散步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可它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体现亲情的?.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导学,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4、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5、教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6、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7、(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问题: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8、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9、分析概括人物性格,完成板书设计(1)。
23、散步
母亲:走大路
(明理)
分歧 我、妻子:背母负儿走小路(尊老爱幼、
(孝顺)(贤惠) 和睦团结)
儿子:走小路
(天真)
(四)、品读课文,研读重点句段。
1、教师(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2、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讨论、探究文章写法
1、教师:《散步》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间散步的平常小事,却谱写了一首真、善、美的赞歌,这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精美的散文,这篇文章不仅人性美、而且意境美、语言美。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2、学生自由朗读,再分小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归纳
教师板书(2);
1、尊老爱幼人性美——孝母、爱儿,家庭和谐
文章美 2、景物描写意境美——春景——活力——生命
3、平易朴实语言美——情趣盎然、言浅意深、句式工整.
3、教师小结:
这确实是一篇以小见大,玲珑剔透的好文章,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快的旅行。我们以后要多多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学生快速默读《三代》,进行阅读与比较。
1、请同学们速读思考与练习题的《三代》这篇短文,思考问题
A、这篇文章写什么事?
B、《三代》和《散步》相比较,哪个更让你感动?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4、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来谈)
(七)、教师总结,结束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结束课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洗涤)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