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0级秋季学期高年级第二次联考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
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
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
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
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
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
2.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
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
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
3.《元史·地理志》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
役之,比之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A.实现了民族平等
B.国家经济中心南移加速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4.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地区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时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那南部1县建安郡9县2那14县福州等5州28县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
D.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历史ZYQ·第1页(共8页)
2020/11/3016:38
5.下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隋
北宋
朝代
曾魏
西晋
东晋
5%
44%
比例
26%
15%
4%
A.中央机构的调整
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监察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发展
6.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
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论述最可能出自
A.《韩非子》
B.《春秋》
C.《道德经》
D.《墨子》
8.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
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9.《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颧项、帝誉、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
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
A.维护宗法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文化认同
D.巩固政治联盟
10.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④“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
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
B.设立十三州刺史
C.实行推恩令
D.发兵平定地方叛乱
12.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020/11/3016:38
历史ZYQ·第2页(共8页)昭通市市直中学2020级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题(本大题共30
60分)
题
C
A
1.根据材料“以周王室为中
成在统一版图
大统治机体”可知周
分
建立巩固了周代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国家政治秩序,故选C项;君主
现在
秦朝,排除A项:亲缘关系早于宗法
成,逻辑关系混
除B项;秦朝才正式形
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
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
皆赋役之
知,材料说明的
朝边疆的治理变化,由唐朝羁縻到元朝实际控制等冋同內地,实际上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
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末年完成,排
项;材料“今皆赋役
于内地”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排除C
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中数据呈增加的趋势,说明下层社会
入上层社会的通道越来越宽,这与选官制度的改变有关,故选B
仕群体中寒
子所占的比例
才选拔有关,不属
群体中寒
所
例
选拔制度有关,不涉及监察制度,排除C项;“曹魏
期
群体中寒门学子所
无法判断是否为儒家思想
根据“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
故能长生”阐述了“道”的思
历史zYQ参考答案·第
摘自《老子·道经·第七章》可知
论述最可能出自道家学派老子的著作《道德经
故选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韩非子的代表作,排除A项:《春秋》是儒家学派
的著作,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代表作,排除
9.“认为黄帝是华夏始
颧
舜的祖先
朝人、商朝人、周朝
朝人的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
同始祖”可知所有民族均出自同一
自然
形成了相互的认同,故
夏始祖,是颧项、帝
舜的祖先,也是
夏朝人、商朝
朝人、秦朝人的祖先
明有继承关系,却无大宗小宗的区分
不是宗法,排除
看出与中央集权无关,这是两
不同的国
除B项;“汉朝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始祖
两国并非联盟关系,排除
10.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采取统一铸币的措施,故①正确:汉武
将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
汉武帝采取均输平准等插手并
贸的经济
故③正确;“废井
商鞅变
容,故④错误,因此
符合题
知识可知,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
方上设
州刺史
以加强对地方上的监察,故选
举制是汉朝
选官制度,与题干内容无关
排除A项;“推恩令”
化地方
势力,以减少其与中央对抗的实力
监察地方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议
国之乱”发生之后,汉
武帝颁
恩令”,减少了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排
所学知
南方
盛世打下基
魏孝文帝改革,故
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排除A项;王莽改
次失败的改
隋唐的统一无关,排除
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与隋唐的统
关,排除D项
合所学知识
匕方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少数民族并存的朝代是西晋
故选
西汉时期只有匈奴雄踞北方,排除A项:唐朝时期,
的少数民族有突厥
纥和靺鞯等,排除C项;北宋时期北方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
西夏政权
除D项
历史zYQ参考答案·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