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课件37张PPT+教案+作业+习题课件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课件37张PPT+教案+作业+习题课件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01 16:45:45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举例说出我国在农业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4.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范围,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体现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如右图所示,黑龙江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各异,你能说一说你熟知地区的代表性地理特征吗?
1.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气温
分布规律: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具体表现: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2)降水
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具体表现: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
分布规律: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具体表现:受地势的影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类活动的差异
(1)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内容
差异表现
农业部门
西牧东耕
主要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
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
东高西低
(2)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①传统民居: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双版纳的竹楼,青藏地区的碉楼等,这些传统民居都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
②饮食习俗: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③传统文化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汉族的元宵节、傣族的泼水节、高山族的丰收节等,这些也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④作息时间的差异
从南北差异看,我国南北跨纬度广,造成了南北作息时间的差异。例如,广州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白天气温更高),昼夜长短变化较小;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昼夜长短变化较大。从东西差异看,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哈尔滨位置比广州靠东,哈尔滨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比广州要早。因此两地居民作息时间差异大。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气温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C
高于0°C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降水
年降水量
400~800mm
800mm以上
干湿区
以半湿润区为主
以湿润区为主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河流
河流结冰状况


河流流量、汛期
流量较小,汛期短
流量大,汛期长
河流含沙量
较大
较小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热量相对较少;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主要水果
苹果
柑橘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活文化
交通方式
(农村地区)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农村地区)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平原广阔,河流少;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网密布,河流水量大,河流不结冰,水运发达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活文化
传统民居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寒冷,墙体厚可以防寒保暖;屋顶坡度较小是因为降水较少。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气候湿热,墙体高可以防潮、通风、散热;降水较多,所以屋顶坡度大,方便排水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活文化
主食
面食
米饭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盛产小麦,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盛产水稻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活文化
运动项目
滑雪、溜冰等
游泳、赛龙舟等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河流会结冰,适合开展溜冰、滑雪等运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多、水量大,适合开展游泳、赛龙舟等水上运动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活文化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梆子、秦腔等,唱腔高亢
越剧、黄梅戏等,唱腔委婉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地域辽阔,景色壮丽,人们多豪放直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纵横,山清水秀,人们多细腻柔和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口诀记忆:
秦岭淮河线两边,
一月均温零度线,
亚热暖温分界线,
八百毫米降水线,
湿润半湿分两半,
南方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界线,
自然风光各无限。
典例分析

【解析】由题可知该山脉以北地区种植的是小麦、桃树,以南地区种植的是水稻、橘树,由此判断,此山脉是秦岭。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热带和湿润区;热带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南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秦岭以南地区的景观,即南方地区的景观。
某山脉以北地区麦浪滚滚,桃花芬芳;以南地区稻田片片,橘园飘香。以下关于此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山脉走向与太行山脉走向相同
B.此山脉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半湿润区
C.此山脉以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植被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此山脉以南地区的景观
D
1.地理区域的划分
(1)区域划分的原因: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2)区域类型:
①自然区
②经济区
二、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三条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地理区域
界线
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
降水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青藏地区同其他三大地区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地形
(3)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区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地形区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山东丘陵等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3)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区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地形区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脉—阿尔金山以北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西北部
青藏地区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
地理区域
主要省级行政区域
北方地区
包括东北三省,京津冀,黄河中下游一些省级行政区域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南方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南一些省级行政区域的全部或大部和甘肃省南部
西北地区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大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青藏地区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大部、四川省西部和甘肃省南部



典例分析

【解析】A地区为青藏地区,B地区为西北地区,C地区为北方地区,D地区为南方地区;确定界线①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地区的居民喜食面食;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祁连山脉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确定界线①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B.C地区的居民喜食面食
C.横断山脉—祁连山脉是A地区与D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D.我国的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A地区和B地区
C
课堂小结
上海的小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读图完成1~3题。
当堂小练
B
1.四条游览线路中,经过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C
2.四条游览线路经过地区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3.游览线路与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①—东北平原—旱地
B.②—东南丘陵—林地
C.③—内蒙古高原—草地
D.④—四川盆地—水田
当堂小练
D
A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侵袭了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湖北省武汉市成为重灾区。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武汉市的自然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平均气温小于0

B.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C.位于亚热带
D.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当堂小练
C
5.下列关于①③两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居民的主食为面食
B.③区域冬季室外运动有滑冰、滑雪
C.①区域的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
D.③区域民居屋顶坡度比①区域大
当堂小练
B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本,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
2.通过学生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加深知识点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海南岛景观图、哈尔滨冰雕图等。让学生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导入图片可以看出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一、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回答: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多媒体展示:
中国的地理差异。(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
(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方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让学生看图感受我国自南向北植被的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的变化,总结规律。?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总结: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例如:秦岭—淮河线。让学生在图上找出:
二、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农村生活景观图和秦岭—淮河以南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秦岭淮河线——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教师启发:
1.秦岭—淮河线是哪条年降水量通过的地方?
2.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哪条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3.在秦岭淮河线南北,气候,农田类型,粮食作物,河流冬季结冰有无等方面有何不同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多媒体展示答案: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高或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大于800mm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结冰有无
结冰
不结冰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小麦为主
水稻为主
多媒体展示:
四大地理区域图(图5.5):
教师: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学生:在地图上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教师:让学生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让学生读书和图后完成下列问题:(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和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讲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势最高的是地区,地势最低的
是地区。?
学生:按要求完成,交流展示。
附答案:1.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
2.秦岭
淮河
3.400


青藏
南方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理分区并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
2.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分界线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显著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开拓思维!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预习速填】
1.我国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1月份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省,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省。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我国年降水量逐渐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
广布。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状分布,逐级下降;受
的影响,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
4.我国农业具有西
东耕、南
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

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800毫米
植被类型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主

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主要交通方式
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运输
6.综合

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
为界,主导因素是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以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分界线为界,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的退休老人选择去海南省过冬
B.暑假期间,山东省的学生选择去湖南省避暑
C.从青海省沿长江到达上海,地势逐渐降低
D.从福建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2.山西省的小华和广东省的小强是微信好友。下面是两人的聊天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小华:“我家乡的黄河春季凌汛危害很严重。”
B.小强:“我家乡的珠江4月份就开始进入汛期。”
C.小华:“我们冬季出门得穿厚厚的羽绒服。”
D.小强:“我们冬季不冷,穿秋衣、秋裤就能过冬。”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地区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为界
B.②、③地区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为界
C.③、④地区以南岭—淮河一线为界
D.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4.下列有关确定图示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确定①、②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确定②、③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C.确定③、④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D.确定①、④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经过该线的是(
)
A.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1月0
℃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答案
【预习速填】
1.降低
黑龙江
海南
2.减少
山清水秀
沙漠、戈壁
3.阶梯
地形、地势
4.牧


西
5.高于0

<800毫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
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路
6.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400
一、二
【自我检测】
1.B
2.A
3.D
4.C
5.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张PPT)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后作业
读沿109°E所作的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①、②两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B.②处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C.①处居民的传统民族舞蹈是孔雀舞
D.②处以北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课后作业
2.①地冬季比②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地比②地纬度低,有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B.①地比②地海拔高,降水少
C.①地比②地植被茂密,环境优美
D.①地河流无结冰期,②地河流有结冰期
A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出现在甲
B.乙区域濒临我国三大海域
C.丙区域柑橘产量很大
D.丁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
4.甲、丙两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该山脉还是(
)
A.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
读我国甲、乙、丙、丁四幅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5~6题。
5.四幅传统民居景观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6.在我国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源头城市工作的小张经常见到的传统民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