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徐灵胎《刺时文》
这篇文章在讽刺什么?
八股文
反对党八股
认识文体
政论文
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政论文的特点:
政论文讲求确切、严谨,富有鼓动性;词语多具宏观性,频繁使用政治术语;句型单一,连接成分少,句与句之间无明确的逻辑关系。
解题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重要报告,是整风文献之一。
八股,指八股文。这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国封建皇朝考试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章的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固定的格式,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所以,实际上它是一种没有内容,专讲形式的文字游戏,是封建统治者愚弄和奴化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称“八股文”也称“八比”。)八股文起于宋末,兴盛于明代,衰亡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变法维新派首领康有为上书要求废八股,同年光绪皇帝遂宣布乡、会试“一律改试策论。”至光绪二十个年(1902)正式废除八股,禁铜文人头脑达五百余年的八股文终于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反对党八股》全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说反对党八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详析党八股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第三部分列举党八股的罪状,对党八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第四部分,提出打倒“党八股”的办法,强调要端正态度,向群众学习;第五部分照应开头,号召彻底打倒“党八股”。课文节选自第三部分。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背景介绍
抗战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2月分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是“三著”的收官之作,矛头直指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老八股、老教条和洋八股、洋教条的作风。
总结思路
并列结构
总
第1自然段
总提论述的重点, 指明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是为了“以毒攻毒”。
分
第2至9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党八股的具体表现
思想
第3自然段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第4自然段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第5自然段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形式
第6自然段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概括各段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分
第2至9段
第7自然段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根源
第8自然段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危害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第9自然段
说明对上述八条应进行声讨。
总,
第10自然段
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由表现到根源到危害,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逐条批判,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开明宗义,指出要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概括党八股的八大罪状,自然地引出了全文。 “以毒攻毒”点明 了写作方法和思路,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不仅语寓讽刺,而且总起下文。
阅读课文思考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论述结构?
提出分论点
分析批判
后果
原因
形态一
形态二
正反举例
引证
例证
得出结论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长而空
短而空
斯大林的演说
我们的老爷写起来
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长篇巨著《资本论》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下决心不让群众看”
课文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
课文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这段文字总的论证方法是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例 证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 证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正反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方法点拨
15
引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成俗的市井言论(俗语、谚语)、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会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如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时,引用俗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没有什么内容”的“长文章”的危害,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引证法
1.引言要扣紧论证要旨。
引言要扣紧论证要旨,才有针对性;否则,引言游离了中心,说理就缺乏说服力了。
2.引言之后要有阐释。
运用引证法说理论辩,在扣紧论点引用名言论据之后,要对名言论据内涵进行扼要阐发、点评,尤其对于引文中不常见的术语名词或较难理解的文字,应加以适当的诠释,从而使名言论据起到佐证说理的作用。
3.引言宜简,要恰到好处。
运用引证法,引言应简洁精当,恰到好处;不可堆砌、炫耀,喧宾夺主,淹没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说理。
4.引言须真,忌胡编乱造。
运用引证法,对所引名言的出处、作者,要进行查对核实,避免张冠李戴,或胡编乱造,或断章取义,从而影响论证的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四注意”
论述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
提出分论点
分析批判
虚弱本质
实 质
正反举例
引证
例证
得出结论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科学的东西不怕批,
而党八股却害怕驳。
《苏联共产党历史简要读本》
无产阶级的斗争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
鲁迅的话:
剥削阶级流氓无产者惯用的手段
“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错误手段
简单分析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
这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四层论述。第一层,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二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用正反论证的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三层,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科学的态度。这一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四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列主义真理,小结上文。
课文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
假如将上述例子换成文章或演说,势必造成引文过长,结构臃肿庞杂;另一方面,“工”字写歪、“人”字加撇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写得如此复杂而使人看不懂,如让写字的同志来写文章、做演说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我们在选择例证时要力求典型,力求以小见大,以一当十。
第1层:指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2层:指出语言无味的八股调的危害性。
第3层:分析学习语言的必要性和途径,提出医治党八股语言病症的方法。
第4层:阐述作宣传工作必须学习语言。
分析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划分层次,概括各层要点。
课文把党八股比喻为“瘪三”,这样比好在哪里?
课文说党八股像“瘪三”,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一是将抽象的党八段变成习见的具体形象。二是瘪三那副干瘪肮脏、面目可憎的模样,会激起读者厌恶、憎恨的感情。
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谈语言形式问题。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之后,揭露党八股在语言方面的拙劣表现,用“瘪三”作比、论证其干瘪无味、面目可憎。由此过渡到谈为群众服务这一问题,这样就把“对象”和“语言”结合起来了,进而很自然地引出为什么要学习语言的问题,指出学好语言和革命工作的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怎样学习语言的问题。最后课文提出凡做宣传工作的同志都要学习语言,水到渠成地小结了这一段落。
1.这一段主要批判觉八股的形式主义,讲思想方法的问题。
2.课文批判党八股滥用数字序号而没有真切的内容,这和第一条“空洞无物”有联系。
3.在分析批判其形式主义实质的基础上,从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最后紧扣整风和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引出对党八股六、七、八条罪状的批判。
文章是如何批判党八股第五条罪状的。
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
“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
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文章在结束时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抛弃”除了含有“反对”的意思外,还有“与之彻底决裂”的含义,因此较 “反对”更深一层。文章到此已是结论部分,一般来说,结论的内容不能机械地重复前文的话或只是语句数量上的递减,总要比前文有所提高和深化,此其一。其二,只有“抛弃”党八股,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一、文章逐条剖析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请简要分析。
八大罪状中,前三条着重讲党八股的内容,第四、五条着重讲党八股的形式,第六条从责任心的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的原因,最后两条是概括党八股的恶劣影响。文章在剖析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是按照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来论述的,有破有立,线索清楚,令人信服。其中有些罪状写得详细,批得深入,如第二条涉及共产党人“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的问题,第四条涉及认真学习语言的问题,第五条涉及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事物本质的问题,都需要全党有更清楚的认识,所以这三点论述得最详细。
合作 探究
二、本文结构安排十分严密,请简要分析。
(1)本文的结构安排是按事物内部的联系组织起来的。文章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三条侧重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故接着四、五条侧重形式;第六条从革命责任感的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 的原因;最后两条罪状概括沉八股的危害性。这八条罪状既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在论述每个问题时,都按马克思主义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组织材料。最突出的如论述“语言无味”这一问题时,文章先例举党八股语言干瘪的罪状,由此提出要学习语言的问题,接着分析为什么要学与怎样不,条分缕析,十分清晰。
(2)文章结构严密还表现在,本文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和句,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例如,文章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先从坏影响和根源两方面揭露“长而空”的罪状,接着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的问句过渡到对“短而空”的批判。接着又用“但是”一词转折到对当前任务论述:“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文章最后再次提到“长而空”,与前文自然呼应。
三、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
(1)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为主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
(2)学习内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没有限制条件。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它有生命力;“生动活泼的”,它有表现力;“表现实际生活的”,它有战斗力。反之,不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犯党八股的毛病,语言就像瘪三。“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这里强调学习的是“所需要的”,反之就不行。具体地说是“好的东西”“适用的东西”和“进步道理”“新鲜用语”,不能“硬搬”和“滥用”。也就是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这里规定内容是“有生命”的东西,亦即“有生气”的东西,学习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语中死的东西坚决不用。也就是说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由上面分析可知,课文概念确切,用词精当,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这篇文章批判的是党八股,而文章本身就是反对
党八股、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请举例说明。
例如 ,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虽然长,但没有一句空话,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党八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而这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易近人;党八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而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等等。
五、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词语的运用上。A、本文采用了大量的俗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C、成语,“装腔作势”“莫名其妙”“祸国殃民”等;D、方言词语,“瘪三”“蹩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2)说理中的比喻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①从所的比喻语言看:a、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b、俗语“到什么山上唱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c、古语“得胜回朝”;d、成语“装腔作势”“莫名其妙”“祸国殃民”;e、方言词语“瘪三”,日常生活用语“洗脸”。
②从比喻的方式看:a、用一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如用“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比喻文章长而空,不受人欢迎;b、用两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如“到什么山上唱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c、用三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做朋友要“懂得彼此的心”比喻 写文章要有的放矢。
③ 从比喻 的内容看:有的是一句话,有的却是整个事例,如以洗脸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做例子,来比喻 写文章必须认真负责。
总结
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宣传真理
有的放矢,尊重对象
语言丰富,生动活泼
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责任心强,有益于人
影响全党,有益革命
传播出去,利国利民
反对或批判错误观点做法
提倡正确做法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文章的“破”与“立”
破
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