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统编
高一
第五单元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农民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材料一
仅1848一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加剧了业已恶化的经济混乱和银铜兑换价格,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价超过了2000文。兑换率增长一倍,实际就减少了人们一半的收入。(按:清朝当时采取的是银钱并用制度,民间交易基本用铜钱作为交换媒介,但缴纳赋税要折成现银)。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新知讲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洪秀全
材料四
洪秀全(1814—1864)
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
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
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
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
救世之道。在第三次科举落榜后,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
新知讲解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1851.1
1851.12
1853.3
北伐
西征
东征
1856
天京变乱
1856.9
重建核心
后期防御
1860.1
湘军
上海
天京沦陷
1864.7
新知讲解
主张
群众基础
特点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绝对平均主义
群众基础广泛
革命性;
绝对平均、空想性、落后性
重要纲领
新知讲解
评价: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重要纲领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社会: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后期:《资政新篇》
新知讲解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
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2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3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
分散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作为个体小生产者的农民自私;不思进取,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用宗教等形式;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知讲解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评价
进步性: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
造成巨大破坏;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新知讲解
地主出路的探索——洋务运动
(1861—1895)
新知讲解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
求富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进步性:
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受限于时代以及阶级的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新知讲解
侵略加剧——边防与海防
1.边疆危机
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
1865年初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6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新疆建省,西北度过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新知讲解
冯子材
1.边疆危机
(2)中法战争(1883-1885年)
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
1883年8月
中法战争打响
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镇南关
大捷
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1883年12月
1884年8月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影响: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新知讲解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台湾
材料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
②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故意挑起战争。
新知讲解
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丰岛战役)
丰岛
1894.7.25
1894.9.15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
2.平壤战役(1894.9)
↓
3.海军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
4.旅顺大屠杀(1894.11)
↓
5.威海卫战役(1895.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2)过程
平壤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新知讲解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3)结果:
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
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1894-1895)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
1842
《马关条约》
1895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
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
主要影响
承认朝鲜独立
拓展延伸
对中国:
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对日本:
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列强:
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4)影响:
新知讲解
“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
“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与四野”
背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新知导入
4.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列强瓜分中国:
①划分势力范围;
②强租租借地;
③争夺路矿权。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
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边疆危机(新疆、台湾)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