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06: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材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重点是植物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类的关系。
教材的知识编排结构是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的,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无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二)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实现因材施教,我对学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
从年龄特征来看: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表现,因此在课堂中可创建学习情境,设置实验,等活动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方法来看:初一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本节课利用图片,实物,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从学业情况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对归纳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基础。学生虽然经常见到绿色植物,但很少对其进行系统观察。教师可安排前置性观察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周边环境的绿色植物。
二、教学策略
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1.)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了情景引入法。
2.)为了引导学生学习,采用了问题设置法。
3.)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自强心。
四、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五、教学难点:
1.认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老师以PPT形式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分成四个类群。对前三类归为无种子植物引出本节课课题。教师将写有这节课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让学习目标指引学生一节课的学习。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学生独学后进入群学,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探究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教师分配各组展示和点评的任务。教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教师可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关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总结反刍,当堂测评
让学生填写表格,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T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表格)。
七、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渗透进化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去了解植物类群的的主要变化历程,可以更好地梳理巩固这一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链,进而形成坚实的知识网络。生物教学的评价应充分发挥多元评价法在教学中的调控作用。教师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鼓励表现较弱的小组和个人。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大大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欲望,也提升了小组的竞争力。PPT张数过多,学生记忆重点知识点效果需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