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2009·福建高考)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选C。A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H3+HCl====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3 CaO+CO2↑,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C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D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故选C。
△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9·山东高考·13) 明矾[KAl(SO4)2·12H2O]
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2009·广东高考·5)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C.(2008·江苏高考·9)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D.(2009·广东高考·4)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解析】选D。A考查了明矾净水的原理,它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利用Al(OH)3胶体的吸附性进行净水,正确;B因河水泥沙形成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与海水中的电解质溶液所带的正电荷发生中和而聚沉,正确;C因淀粉溶液形成了胶体,故可用激光笔检验丁达尔效应,正确;D制备Fe(OH)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错误。答案选D。
3.(2009·广东理基)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HNO3反应:
Fe+2H+====Fe2++H2↑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CO2↑+H2O
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Ca2++CO32-====CaCO3↓
D.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SO42-+2OH-+Ba2+====BaSO4↓+Cu(OH)2↓
【解析】选D。铁与稀HNO3反应没有H2产生,而是生成NO气体,与客观事实不符,A项错;HCO3-与OH-生成CO32-,而不是CO2,与客观事实不符,B项错;碳酸氢钾只能写成HCO3-,而不可写成CO32-,化学式错误,C项错;D项,生成两种沉淀,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正确。
4.(2008·广东高考)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选D。①粗盐和酸雨均由多种成分组成,均属于混合物,正确;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且又是化合物,正确;④不锈钢和硬币均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属于合金,正确;⑤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⑦豆浆和雾都属于胶体,正确。综上所述,选D。
5.(2008·海南高考)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NO3-、K+、SO42-
B.CO32-、NO-3、HCO3-、Na+
C.Na+、ClO-、AlO2-、NO3-
D.CrO42-、K+、Na+、SO42-
【解析】选C。首先看限制条件,pH=13,溶液显强碱性,含有大量的OH-,能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要求为无色溶液,所以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选项A,NH4+与OH-反应而不能共存;选项B,HCO3-
与OH-不能共存;选项D,CrO42-为黄色,不能满足溶液为无色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