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16:14: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索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第1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2.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那么结果应该是
(???
)
生长素浓度
细胞体积大小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A




B




C




D




A.A???????B.B??
???C.C???
??D.D
3.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
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
(???
)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5.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6.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壁虎断尾、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7.X和Y在一宗交通意外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俩的脑部都运作正常,但是为了检查两人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给他们进行如表测试。在两人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
(???
)
伤者蒙眼接受测试
测试结果
X
以针尖刺X的指尖
X感到痛,但没有缩手
Y
以针尖刺Y的指尖
Y不觉痛,也没有缩手
命令Y移动他的手
Y可以移动他的手
A.X——传出神经;Y——传入神经
B.X——传入神经;Y——传出神经
C.X——传出神经;Y——脊髓
D.X——传入神经;Y——脊髓
8.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D.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
9.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下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0.如图,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②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③为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B.①包括大脑、中脑和小脑
C.②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D.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为神经元
11.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如图)。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湿性,所以有水时就沿水平方向生长
C.将豆子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呈水平生长方向
D.根同时表现了向地性与向光性,因而水平方向生长
12.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13.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14.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
)
A.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
C.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近地侧的茎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15.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腹部红色

腹部有红色条纹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题;共23分)
16.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________(选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________才能实现。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7.观察该细胞并填空。
(1)该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细胞获取或递的。下列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①A→B→C
②C→B→A
③B→A→C
(3)下列细胞属于神经元的是?
???(可多选)。
A.感光细胞B.肌肉细胞C.嗅觉细胞D.味觉细胞
18.如图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是:低浓度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下同)植物生长,高浓度________植物生长。
(2)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摩/升。
(3)比较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
19.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________;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选填“A”或“B”)。
第19题图
第21题图
20.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21.同学们都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
如图为与该反射相关的结构示意图,
试分析回答:
(1)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叫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图中所指的________属于效应器。
(3)实验时,某同学有意识地控制小腿,发现膝跳反射就可能不成功,这说明脊髓中的低级反射中枢受________控制。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3题;共22分)
22.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竖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________。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分布。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盆蚕豆苗。
②在图中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______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_______,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四、解答题(第25题3分,第26、27、30题4分,第28、29题5分,共6题;共25分)
25.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春笋冬卖”现象,主要是竹笋受到下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现的?
(???
)
A.气压?
B.温度
C.水分??
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
A.向热性
B.向水性
C.向化性??
?D.向光性
26.人的正常生理机能需要维持一定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一个人究竟能够耐受多大的寒冷?被誉为“世界第一冰王”的金松浩挑战不可能,人站在2.5米高的玻璃柜中,冰块哗啦啦被倒入透明箱子中……冰块越来越多,直至淹没老金的脖子,60岁的老金在堆满冰块的“冰箱”中与冰块亲密接触了长达115分17秒,挑战成功!
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老金在这过程中是如何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
27.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_______;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________
29.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导致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患病初期,人体________(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期,身体会作出哪些反应来增加散热使血温回到正常值?________
30.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________。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解析:A、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因此该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A正确,符合题意;
B、若要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需设置对照实验,即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纸罩住,再观察胚芽在单侧光下的生长状况,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项,从该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无法得出生长素的分布状况以及生长素的功能的结论,C、D均错误,不符合题意。
2.
B
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牵牛花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的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细胞体积小,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细胞体积大。
3.
A
解析: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是由于种子中的亲水性物质进行吸水的结果,与植物的感应性无关,A符合题意;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属于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属于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属于根的向水性,是向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A、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5.
A
解析:A、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猫、食蚁兽的体温都是40°,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恒定在40°左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蜥蜴体温显示曲线较陡,所以蜥蜴的体温变化受环境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且体温恒定,但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差异,D正确,不符合题意。
6.
D
解析:A、猫捉老鼠是先天行为,
黄牛耕地、老马识途是学习行为,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狗辨主客、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
壁虎断尾是先天性行为,B错误,不符合题;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是先天行为,惊弓之鸟是学习行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D正确,符合题意。
7.
A
解析:以针刺X的指尖,X感觉痛但没有缩手,X感觉痛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脊髓完好,脊髓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但没有缩手,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以针刺Y的指尖,Y不觉痛也不缩手.说明传入神经受损,不能把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反射活动就无法继续,脊髓也就不能把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就不能产生痛觉。命令Y移动本人的手,Y可以移动自己的手,说明大脑完好。
8.
A
解析:A、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A错误,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生长于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在幼年时期如果生长素分泌减少,人体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所以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
9.
B
解析:A、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所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片张开,晚上叶片闭合,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多,所以该植物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多,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B错误,符合题意;
C、感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一种让叶片安眠,一种让叶片兴奋,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
B
解析:A、①是脑,②是脊髓,③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B错误,符合题意;
C、②是脊髓,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到功能,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
D
解析:由图可知,根呈水平方向生长,说明其除了有向地性外,会受光照的影响,即表现为向光性。
12.
C
解析: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有反射弧不一定能产生反射,还得有适宜的刺激,A不符合题意;
B、眨眼反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正确的应是:A→B→E→C→D,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的位置可知,I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产生痛觉的部位是H大脑半球,A是感受器,手被针刺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的神经传导方向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G上行神经→H大脑的一定区域→F下行神经→E脊髓灰质→C传出神经→D效应器,C符合题意;
D、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若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小脑结构受损。而G上行神经不是小脑。D不符合题意。
13.
B
解析:骆驼生活在昼热夜冷且缺水的沙漠中,白天体温升高可减少自身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体内散热量,汗液分泌减少,随汗液蒸发掉的水分也就减少。同时骆驼体温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幅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汗液蒸发,其结果就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而骆驼夜晚体温下降,第二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白天可达到的温度,这样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即使在夏天要脱毛,骆驼身上也还会保留一层厚厚的毛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14.
B
解析: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将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从而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少生长慢,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多生长快,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改变单侧光照射的位置(使单侧光反复位于植物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即可出现如图的盆景。由于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所以A错,B对。也可将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背地性,也可出现如图情况,但背地性也属于向性运动CD错误。
15.
D
解析: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对腹部红色与腹部银白色的模型攻击频率是不同的;是条件发射;但不符合题意;?
B、有条纹的模型与红色模型都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通过比较发现,腹部红色或腹部有红色条纹的模型,共同点都是因为其腹部有红色,所以其被攻击的频率偏高;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6.
寒冷;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析: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由图所示是人体皮肤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才能实现。
17.
(1)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细胞体;突起(两个位置可以互换)
(2)③
(3)A,C,D
解析:(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神经元的功能分区,无论是运动神经元,还是感觉神经元或中间神经元都可分为:
①输入(感受)区
就一个运动神经元来讲,胞体或树突膜上的受体是接受传入信息的输入区,该区可以产生突触后电位;
②整合(触发冲动)区
始段属于整合区或触发冲动区,众多的突触后电位在此发生总和,并且当达到阈电位时在此首先产生动作电位;
③冲动传导区
轴突属于传导冲动区,
动作电位以不衰减的方式传向所支配的靶器官;
④输出(分泌)区
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则是信息输出区,神经递质在此通过胞吐方式加以释放。
故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正确方向为:B→A→C
(3)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
18.
(1)不同;促进;抑制
(2)10-10;10-8
(3)茎、芽、根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过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根、芽、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只有在较低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2)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是
10-10
摩/升,所以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
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所以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8摩/升。
(3)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摩尔/升,由此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是茎、芽、根。
19.
(1)④③②①;传导
(2)A
解析:(1)反射弧的途径为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正常人血糖在8~1.20mg/mL,所以是正常人血糖曲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过1.60
mg/mL,A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过高,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
20.
(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
(3)学习
解析:(1)当大山雀渴了,找水喝时,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喝到牛奶,这属于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后天性行为;?也叫学习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属于典型的后天性行为;也叫学习行为。
21.
(1)非条件反射
(2)股四头肌
(3)大脑
解析:(1)膝跳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吮吸反射等,这是非条件反射。
(2)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进行膝跳反射时,刺激的是膝盖下位的韧带,观察到的反应是小腿突然抬起,这说明膝盖下位的韧带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里的膝跳反射中枢,神经中枢再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抬起、前伸,即膝跳反射的感应器是膝盖下位韧带,效应器是股四头肌。
(3)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扣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到这条腿有小腿突然抬起的反应,这就是膝跳反射。脊髓内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因此,如果你有意识地将腿部的肌肉收缩,膝跳反射不能进行,这说明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三、实验探究题
22.
(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A;A盆根分布均匀,B盆根多数向浇水多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解析:(1)在对植物的向水性进行实验探究中,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设置对照实验。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生长情况。①在这个实验中,B盆是实验组,A盆起着对照作用,是对照组。②通过观察发现,A盆根分布均匀,B盆根多数向浇水多的方向生长。
(3)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23.
(1)胰岛;降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甲鼠;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多用几只小鼠
解析:(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是胰岛,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人体内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由单一的激素完成的,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等。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2)①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②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即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24.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解析:(1)该实验是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而设计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切除垂体的目的是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生长激素促进生物体的生长,注射后小鼠平均体重上升注入生理盐水的一组小鼠没有生长激素,难以长大,体重基本不变。如图所示。
四、解答题
25.
(1)B
(2)A
解析:1.本题材料中的植物的生长温度在冬季自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通过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得以达到温度10℃左右。可见这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B。
2.对于温度的感应性那就是向热性了。故选A。
26.
解: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或写出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或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温);②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或写出人体的体温调节是由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③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解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温的调节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即可较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基本稳定,需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在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来减少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27.
(1)条件反射
(2)每次铃声响后必须喂食,多次重复
(3)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非条件反射的强化与巩固,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经过多次训练,狗会形成有光照即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解析:(1)由图中实验步骤可知,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刚开始没有的,经过强化后出现的,因此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2)由实验可知,每次铃响后喂食,并重复多次,最后只响铃声,也会产生唾液;
(3)步骤4,经过一段时间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慢慢消失了;说明条件反射要不断的强化,否则会慢慢减弱并消失;
(4)用光照作为刺激,也会让狗产生流唾液的行为,但是需要重复多次训练才会产生;
28.
(1)Ⅱ;d;两重
(2)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解析:(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9.
(1)神经中枢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骨骼肌收缩
(3)等于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
解析:(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的反应,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体温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骨骼肌收缩战栗可以增加产热;
(3)体温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因此高温持续期间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4)增加散热的方式有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
30.
(1)5→4→3→2→1
(2)小脑
(3)胰岛分泌胰岛素
(4)大脑皮层
解析:(1)图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图中5为感受器,4为传入神经,3为神经中枢,2为传出中枢,1为效应器;所以完成该反射的途径为: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1效应器。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是小脑受伤的缘故。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4)?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