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教版 (新课标金榜学案 配套课件):第2课 鸦片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川教版 (新课标金榜学案 配套课件):第2课 鸦片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4 08: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2009·长春模拟)“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句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 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 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 热爱和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充分显示了鸦片对家庭、社会的危害,选项中仅有A项与毒品有关。
2.暑假期间,八年级(1)班某同
学随父母到南方旅游,见到这样
一尊雕塑,请看右图《折断的烟枪》。
他去了什么地方( )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虎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折断的烟枪”可判断与虎门销烟有关,故选D。
3.(2009·天水中考)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 )
A.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B.英商答应呈缴鸦片
C.收缴鸦片二百多万斤
D.停止了中英贸易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商品、鸦片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起初,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通过炮舰打开中国市场。
5.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的能力。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事件是鸦片战争。英国便是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故本题选A。
6.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却要向英国统治者交税。你认为这种转变发生
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实质内容为香港岛的归属问题。《南京条约》签订以前,香港岛归属清政府,之后,香港岛归属英国管辖。
7.1843年,英国商人马克运送一批布匹到中国销售,他不可能将货物直接卸在( )
A.广州 B.厦门 C.南京 D.上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不包含南京。
8.《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战后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就是为了进一步达到此目的。
9.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等特权是通过下面哪些条约( )
①《南京条约》 ②《虎门条约》
③《五口通商章程》 ④《黄埔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等特权。
10.(2009·恩施中考)下图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实质考查《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表述有误。
11.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对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进行改革开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在鸦片战争中,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损害了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利益,从中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12.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2)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3)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4)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前者有什么不同?
【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第(1)、(2)题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题应结合地理知识,得出东南沿海这一结论,第(4)题联系现实,可从开放的主动性及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
答案:(1)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2)A广州;B厦门;C福州;D宁波;E上海;F香港岛。
(3)都在我国的东南沿海。
(4)过去通商口岸的开放是被迫的,中国的主权遭到了破坏;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政府主动对外开放,主权是属于中国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请回答: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历史思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英国之所以向中国走私鸦片,要结合当时的中英贸易状况思考,结合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
“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可知所反映的是鸦片输入带来的巨大危害。面对此危局,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材料二将中国惨败,英国胜利的原因归结为“船坚炮利”,然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战败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武器落后亦是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所在。第(4)题是较为开放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如结合英国战胜,清政府战败进行思考。也可以结合鸦片战争产生的危害进行思考等。
答案: (1)在当时(19世纪上半期)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便向中国走私鸦片。(或概括为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亦可)
(2)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如联系中西巨大差距、先进与落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
14.以下是四位网友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讨论,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而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其必然性,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答案: 历史天空、畅游史海认为战争是由于禁烟引起或完全是偶然事件的观点是错误的;史海听潮的观点暗含了战争的根本原因即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矛头指向中国是正确的;高山流水的观点更全面,不仅暗含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同时认为林则徐禁烟起了导火线作用,客观上加速了战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