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擅自建立政权。有人称阿古柏为“一仆二主”,这里的“二主”指的是承认阿古柏政权的两个列强,这两个国家是( )
A.英、法 B.英、俄
C.美、俄 D.英、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英、俄两国为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承认阿古柏政权,并通过阿古柏政权在新疆获得了许多侵略权益。阿古柏政权实际上成为英、俄两国阴谋分裂和肢解中国领土的罪恶工具。
2.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政府迅速作出有效措施,有效地避免了事情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新疆曾被其他国家侵略霸占过,成功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收复新疆”可判断选C项。
3.(2009·盐城中考)郑成功和左宗棠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共同的贡献是( )
A.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
B.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
C.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D.抗击侵华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有关事迹的识记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郑成功的主要贡献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左宗棠的主要贡献为收复新疆和兴办洋务。所以二者共同的贡献是A项。
4.(2009·长春模拟)19世纪80年代,英国驻俄大使达弗林曾说:“中国迫使俄国干了他从未干过的事:吐出了他已经吞下的领土。”这块领土是指( )
A.新疆 B.伊犁
C.库页岛 D.台湾
【解析】选B。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80年代”,“吐出了他已经吞下的领土”,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曾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5.八年级(2)班要召开关于“维护新疆、爱我中国”的主题班会,可是在下列重大事件上遇到了时间顺序的问题,请你把顺序排列起来( )
①阿古柏侵入新疆
②沙俄占领伊犁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接着沙俄占领伊犁,清政府据理力争,沙俄被迫归还伊犁,为了加强对新疆管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6.(2009·重庆中考)右图反映的是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号舰艇直冲敌
舰的一幕。下令采取这一壮举的英
雄人物是( )
A.关天培 B.左宗棠 C.张之洞 D.邓世昌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尽的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放炮,击沉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7.下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图中A处是平壤,B处是黄海大东沟,C处是旅顺,D处是威海卫。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中。
8.“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 D.法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下列国家中割占我国台湾的唯有日本。《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9.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窖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请问杭州商埠之开辟是根据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增开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商埠。
10.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
A.1842年 B.1858年
C.1860年 D.1895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以后,列强纷纷投资于中国开设工厂,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而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名长留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林则徐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2)1860年8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青浦重创了谁指挥的洋枪队?
(3)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二中的“公”是指谁?他是在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
(5)我们应该学习这两位人物什么样的精神?
【解析】第(1)、(2)、(3)、(4)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第(5)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其主要事迹作出客观分析。
答案: (1)禁烟运动。
(2)华尔。
(3)收复新疆;1884年设新疆行省。
(4)邓世昌;黄海大战。
(5)学习他们为了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2.(2009·甘孜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表示 (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辨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一,根据文字说明的时间、签约双方可判断是《南京条约》的签约场景。再者图片本身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也可直接判断是《南京条约》的签约场景。据此链接教材,可直接回答第(1)、(2)题。分析材料二,由于材料直接来自教材,比较容易判断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据此链接教材中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影响的介绍,回答第(3)题即可。根据教材中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判断第(4)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B。
答案: (1)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
(2)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马关条约》,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B
13.走进情境,体验屈辱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白: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鸿章】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鸿章】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提要求时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鸿章】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鸿章】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李鸿章】事情头绪太多了,要两个月时间才宽裕,办事才稳妥,贵国何必着急,反正台湾已是你们的口中之物。
【伊藤】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
(旁白:春帆楼外,冷雨萧萧。这次谈判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李鸿章说得口干舌燥,但日方丝毫不肯让步。晚上七点半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楼时,已是一个无边的黑夜。千古骂名,岂能得脱?)
比一比:你认为哪位同学演得最精彩?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解析】本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思考问题,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问主要看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表达时应根据当时人物的心境,揣摩出说话的语气和语调;第二问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结合《马关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作答即可。
答案: 略。①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数十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
③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商品输出转化为资本输出)。
④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