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痛回首,柳条湖畔,夕阳浴血。”阅读这两句词可确定这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
A.九一八事变
B.四一二政变
C.七一五政变
D.戊戌政变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提取信息“关东破”“柳条湖”可知描述事件为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柳条湖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亡。
2.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建有纪念馆(右图所示)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该纪念馆在( )
A.上海 B.沈阳
C.北京 D.南京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
和辨析能力。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3.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
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
当年的奥运会,遭刘长春严词拒绝。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是(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背离历史潮流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32年,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遭到了世界进步势力的强烈反对,刘长春的做法说明了这一点。
4.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副挽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挽联中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题目中“兵谏”可知相关重大事件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故答案为C。
5.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A.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已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势力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C、D三项叙述错误。
6.2009年12月21日~25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进行两岸两会第四次领导人会谈。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共一大召开
D.长征胜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可知,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答案B符合题意。
7.某校组织了历史课本剧表演,八年级一班的同学编排的是《西安事变》。在他们的演出中你不会看到谁出现在舞台上( )
A.张学良 B.蒋介石
C.杨虎城 D.毛泽东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所以毛泽东不会直接出现在舞台上。
8.阅读下图——“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分析“拐弯”的含义是( )
A.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B.中国近代史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十年内战开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1936年”“拐弯”可联想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故答案为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名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掌握实权的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亲自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
(1)请计算一下,材料一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此事件结局如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是谁?
(3)结合材料三,说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4)中共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认识能力。材料一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是“十五年前”、“1946年”,以及漫画中的“张学良……”、“东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可知是发生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第(1)题迎刃而解;由材料二中重要信息“张杨”、“对蒋兵谏”,可知是发生于1936年的西安事变,由此可解答第(2)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亲日派和亲英美派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但第一种观点会导致中国内战,对日本扩大侵略非常有利,第二种观点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复杂形势,可知和平解决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日,由以上分析可正确回答第(3)、(4)题;第(5)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答案:(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3)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4)第二种观点(或和平解决)。
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5)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10.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仍照以前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介石点了点头,说道:“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颇为机灵,顺着蒋介石的话,转向了正题:“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
——节选叶永烈《西安斗智》
(1)导致周恩来和蒋介石“有十年没见面了”的原因是什么?
(2)蒋介石说周恩来“你是我的部下”,这是怎么回事?
(3)红军从打倒蒋介石到“也可以听你的指挥”,从中我们感悟到的基本认识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知识点有一整体的了解,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结合所学可知,10年前(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周恩来之所以称蒋介石为“校长”,蒋介石说周恩来是其部下要结合黄埔军校创建时的情况予以解释。通过红军从打倒蒋介石到“也可以听你的指挥”可看出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答案:(1)因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了革命,成为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刽子手,而周恩来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坚持走革命道路。(大意相同即可)
(2)黄埔军校中,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3)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