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1.1945年,面对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人民悲愤地说:“撵走一只狼,请来一只虎。”这里的“狼”和“虎”分别指的是( )
A.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
B.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迁移能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刚刚驱走日本殖民主义的阴霾,美帝国主义扶植蒋介石打内战的乌云又笼罩在中国上空,故答案为A。
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史实应该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共七大召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从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双十协定”,由“双十协定”以及诗中反映的思想情感,结合抗日战争后的时代背景,可知该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3.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是蒋介石的哪
一政策( )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漫画可看出:在和平方案的背后是一把尖刀,再结合其中的关键信息“1945”,可知抗战胜利后,由于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4.(2009·南京中考)右图这幅照片拍摄
于1945年,拍摄地最有可能是( )
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西安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
图、识记能力。右图是国共最高领导人的
合影,而1945年发生于国共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5.(2009·河南中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解,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这一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所以②④叙述错误。
6.在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一句解说词:“毛泽东的诗情画意和人民和平的愿望就这样被炸碎了!”请问这句解说词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日军进攻卢沟桥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戊戌变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应用能力,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于1946年6月下令对中原解决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答案为A。
7.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新四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①新四军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②国民革命军出现于北伐战争中,③人民解放军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④工农红军是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的。所以以上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
8.在下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是( )
A.转战陕北 B.青化砭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台儿庄战役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右图中晋冀鲁豫解放军越过黄河,直插大别山地区,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由题干中的关键人物刘伯承可知这次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9.右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
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
说的“大转折”,在当时具体
是指(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B.由战略相持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D.由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0.(2009·眉山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蒋介石当时玩弄反革命两手的主要原因,并从材料中找出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在上述材料中有什么证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总结归纳答案。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但由于准备内战的时间不够,蒋介石玩弄反革命的两手,表面上为商讨和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暗地里却下达剿共密令,美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结合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分析、归纳第(1)、(2)、(3)、(4)题的答案。
答案:(1)共商国家大计,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2)极端仇视,力图消灭。
(3)共产党力量的迅速壮大。
依据:“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支持。证据:命令日本军队向蒋介石投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国共力量对比
材料二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分析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的理由。
(3)毛泽东坚信我们“能够打败他”。你认为我们能够打败他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可发现在军队、武器装备、拥有人口、地区等方面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所以毛泽东认为“必须打败蒋介石”,同时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再加上正确的领导等因素,所以共产党的胜利指日可待。
答案:(1)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力量大于共产党。
(2)因为美蒋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所以必须打败他。
(3)能。理由: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进行的是正义战争,得到解放区人民的支持;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③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12.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你查看相关资料,联系所学知识,想一想,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聚首有哪些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国共两党关系时好时坏,1924年首次合作,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关系曲折发展,但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答案: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意义:①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党抛弃恩怨,共同面对现实。②缓和了两岸的紧张关系,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③岛内“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政策面临更大的压力。④两党的会晤有利于日后两岸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