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教版 (新课标金榜学案 配套课件):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川教版 (新课标金榜学案 配套课件):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4 08: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下列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B.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
C.是以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为产生标志的
D.最初创办的企业有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产生的标志是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纷纷投资于近代新式企业,当时最著名的企业有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同文书局等,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创办于1912年。
2.民族资产阶级地位得到了提高,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因为“短暂”,所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然后是“春天”,所以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A项、D项反映的意境不符合当时的发展情况。而B项虽然体现了“小荷”展露新姿,但是,下句“早有蜻蜓立上头”就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相差甚远了。
4.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前三位人物都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而李鸿章是晚清的政界人士。
5.(2009·南京中考)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A项是张之洞创办的,B项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D项是李鸿章创办的。A、B、D三项中企业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与张謇无关。
6.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那么张謇“影响及于全国”是因为( )
A.他是个状元
B.他创办的企业一直发展得很好
C.他舍弃高官厚禄,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
D.他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张謇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创办了一系列的企业,并大量投资于公共事业。所以,影响遍及全国。
7.“1922年夏,我从骑岸镇高等小学考入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学校不收学杂费,并免费供给食宿,吸引了八方贫寒学子。求学期间,常聆听张謇先生演讲, 先生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受益。”那么,文中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是( )
A.北京师范大学 B.东北师范大学
C.山东师范大学 D.南通师范学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謇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他用大生纱厂的部分盈利及劝募所得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
8.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现场慰问老百姓,他殷切地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那么,中国第一座博物馆是( )
A.北京博物馆 B.南京博物馆
C.上海博物馆 D.南通博物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謇在创办学校的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9.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后不久,中国 “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
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
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时期有什么特点?
(2)请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是哪两个行业?
(4)材料二情况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结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图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战期间和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从材料一的图示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面粉业出口大幅度增长。由材料二得知,一战后,工厂待闭,大多无利。从这一现象,可得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大。这样,第(5)题答案便浮出水面。其他各题,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即可。
答案:(1)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一战期间)有很大的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
(2)国内: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纺织业和面粉业。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竞争更为激烈。
(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意思接近即可)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材料二 张謇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时给各省的电文中指出:“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存,未成者宜先事筹划。”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可知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不得照抄原文)结合学过的张謇事迹,你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
(3)据材料三,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你作出判断的依据。(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
【解析】本题图文并茂,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由材料一的关键时间“1895年”“和约十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二中“窃念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说明张謇认识到了创办实业的重要性,为此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从中使我们看到了张謇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一心为国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认识水平进行解答。第(3)题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注意“不得照抄图中数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战败);痛心,愤懑,忧国忧民。(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均可)
(2)实业救国。(或兴办实业)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符合上述要点即可)
(3)由上升、发展到发展减缓(或进入“黄金时代”到开始走下坡路)。(答曲折发展也可);依据:新增工厂数和资产额从不断增加到逐渐下降。
11.1882年,李松云在上海创办均昌铁厂,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对于这种奇怪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中外合作、和平友谊的象征或者是中外合资企业的标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通过19世纪晚期中国小艇悬挂中英两国国旗的现象,引人深思。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是外国列强侵略、奴役的对象,不会有中外合作、和平友谊或中外合资的现象发生。由此可联想到中国民族工业外受帝国主义,内受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不能独立发展的状况。
答案:不同意。
(1)上述情况说明了民族资本家为了谋求生存,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庇护。
(2)同时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力量弱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能独立正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