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启声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
的《营造法式》。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
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
古建筑的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硏究中,他发现,这
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δ种规格。《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髙深,名物之短
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
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
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长安
的皇宫,面积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仅10个月时间建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
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
所在。
(摘自王南《中国古建筑的管造密码》,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
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
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
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
廓;怎样结柬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杄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
曲面的、图案性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
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毎种具体的实物怎样的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
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
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杄、隔扇、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