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1 20: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2
约瑟夫·布拉克(1728~1799)化学家,定量研究过二氧化碳
张华(232年-300年)著《博物志》
烧白石作白灰,得气体 ------记载于《博物志》
张华(232年-300年)
白石,俗称石灰石,化学名碳酸钙
范·海尔蒙特
(1580.1.12-1644.12.30)
17世纪初,海尔蒙特首次发现了CO2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中有一种可以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并且与木炭燃烧,与麦子、葡萄发酵以及石灰石与醋酸接触后产生的气体一样。
1755年,英国化学家 约瑟夫·布拉克首次分离出了CO2
约瑟夫·布拉克 英.化
(1728~1799)
1.烧白石作白灰,得气体
2.生成的生石灰与水反应得石灰水
3.石灰水又与生成的气体反应
亨利·卡文迪许 1731.10.10——1810.2.24
1766年,英国化学家 亨利·卡文迪许研究了CO2的溶解性
烧白石作白灰,得气体 ------记载于《博物志》
白石,俗称石灰石,化学名碳酸钙
布拉克先测了石灰石的重量,再称它完全灼烧后的重量,结果他发现,石灰石变得十分疏松,重量也减轻了约44%
布拉克又让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用一定量的石灰水来捕捉反应时生成的气体。这时,他发现石灰水捕捉到的这种气体的重量正好是石灰石的44%。
木炭在空气充分燃烧生成CO2气体
人和动物的呼出气体中有CO2气体
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2气体
高温煅烧石灰石得CO2气体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温馨提示
1.药品:无毒、易得、廉价.
2.制取条件:可操作,简便易行、安全。
3.产生的气体有利于收集,较纯净。反应速率适中,整个过程节能环保等。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药品: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
★仪器:2支试管
① ② ?

Na2CO3
CaCO3
HCl
HCl
实验现象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现象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
活动与探究
实验结论:实验室选择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
H2SO4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药 品
●原理(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
H2CO3
石灰石 块状
(大理石)
稀盐酸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CaCO3
HCl、H2O
CaCO3+2HCl = CaCl2 +
H2O+CO2↑
探究装置
我是固体(固体和固体)
我是固体和液体
我需要
加热
我不需
要加热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发生装置的
选择依据
收集装置的
选择依据
反应物
的状态
反应条件
我不易溶于水
我不和水反应
我的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
不与水反应
与空气密度
进行比较
布拉克用排水法收集这种气体,未能取得成功。
温故
知新
长颈漏斗 锥形瓶
双孔橡皮塞 导气管
1.发生装置:
2.收集装置:
集气瓶 玻璃片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
3.收集气体时为什么需要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4.怎样检验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
5.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
讨论:
胶皮管
长颈漏斗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后,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
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
3.收集气体时为什么需要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4.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5.验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CO2。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CO2。
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确定反应原理
2.确定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3.检查气密性
4.添加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5.反应并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
6.验满
7.整理装置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1.反应的药品
2.反应的原理
3.装置图
5.验满方法
4.检验方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