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3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3张PPT)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19: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1927
1919
1921
1924
1926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
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和归还大战期间日本强占的原德国控制的山东各地的要求。
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人了黑暗的深渊。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5月4日起
6月5起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商人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游行示威
罢工,罢课,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上海学生总罢课
公司不卖日货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表现: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争国权”的表现?
工人罢工罢市
内惩国贼的表现?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概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有广泛群众基础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材料三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1919年以后,有关社会主义的文献进入中国,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全国主要报纸、杂志都以大幅版面介绍社会主义思想。
——【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后,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到田间去,到工厂去。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3、从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材料四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4、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里程碑)
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在北京、长沙、武汉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诞生
根据教材121页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什么?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0万人
120万人
195万人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工人数量
诞生的历史条件:
南陈北李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人民大众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据歌词回答:1.北伐的目标是什么?
2.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什么?
3.取得了哪些成果?
打倒列强、除军阀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反帝反封建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广州
广州
兵力10万
上海
南京
1927.1.迁都武汉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武汉
武汉
五原
1926.7.北伐开始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山东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
(2)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
孙中山逝世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的教训
坚持无产阶级对
革命的领导权
掌握革命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