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魏
吴
魏
263年
266年司马炎废魏,自立为帝国号晋
西晋
280年
完成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曹魏中后期司
马氏掌权魏国
西晋的建立过程
材料研读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人鲁褒《钱神论》
讨论:材料是什么意思?
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唯利是图、道德沦丧、享乐盛行。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新生的西晋统治很腐朽!
王恺用糖液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布障40里长,石崇就用锦作障50里长;王恺用花椒香料涂墙,石崇就用红色大理石砌屋……
为什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集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忆一忆:
会使地方诸侯王势力增大,威胁中央政权
西周、东周、汉朝(西汉)
大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魏晋
以来
积蓄,
扫地
无遗。
--
《资治
通鉴》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图
说
历
史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东汉、魏、晋时期,
开始内迁,
西晋时,规模增大。
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如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的胡床、方凳等。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胡床与方凳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
短暂统一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从西晋速亡的史实中得到什么教训?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消耗了国力,西晋衰落;
3.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
根本原因: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原因
教训:
统治者应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统治阶级内部要团结,
不应内部斗争;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关系融洽。
16个国家,最后被前秦统一!
思考:前秦为什么能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意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王猛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曹魏 B.东晋 C. 西晋 D.前秦
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 魏蜀吴 B.蜀魏吴 C. 吴蜀魏 D.蜀吴魏
3.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C.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4.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巩固练习
5.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 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D.山西一带知识点
7.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
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 B.匈奴C.氐族 D.羯族
(一)写出与下列叙述对应的内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的统一了全国的朝代——
2.灭蜀汉的国家是——
3.西晋的建立者——
4.导致西晋逐渐衰落的事件——
5.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事件——
6.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
(二)列举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