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21: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2、时间:
3、措施:
抗战胜利后,中共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7年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结 果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三大战役
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游行示威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结合材料,说一说,为什么最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国民党
共产党
东北
约50万
约100万
华北
约60万
约25万
华东
约60万
约36万
中原
约75万
约12万
西北
约30万
约7.5万
①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②东北敌军已被解放军包围。
辽沈战役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②三大战役
长春
沈阳
锦州
塔山
黑山
营口
辽宁
吉林
辽 北


热 河
河 北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作用:解放东北全境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关门打狗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山 东
河南
安 徽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作用: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猛虎掏心
猛虎掏心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张家口
北平
新保安
天津


平津战役示意图
后取中间
先打两头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塘沽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渡江战役的意义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分离至今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
蒋介石逃往台湾
?
1.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A
2.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是( )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党中央指挥正确
A
3.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4.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C
5.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为此,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了(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D
6.“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重要人物是谁?( )A.沈阳解放 张学良 B.徐州解放 佟麟阁
C.北平解放 傅作义 D.南京解放 李宗仁
C
7.“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A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