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02 06: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并能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利用摆学具,分一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在理解运算意义中经历建模过程。
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除法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对除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
在理解运算意义中经历建模过程
教学流程
(一)平均分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换言之除法是平均分的数学化表示,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要继续对平均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了平均分的活动,才能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深入理解和建立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做准备)
师:孩子们,喜欢动物园吗?
师:在猴园和兔园里藏着两个小任务,想去挑战一下吗?
师:想先去哪?
师:猴园的任务谁来读?
学生读:请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
师: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你手里的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师:有谁愿意到黑板上分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并引导学生将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
兔园:
师:猴园的任务完成了,咱们该去哪儿了?
师:看看,兔园里有几只小兔,这次要求怎么分? 生:每3只分一组,
师:那可以分几组呢?咱们分分看
师:是这样分的吗?我们一起将分的过程读一读好吗?
师:观察一下,不管分桃子还是分兔子,每份都分得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这样的分法就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 生:平均分
(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强化,及时进行抽象、概括、总结)
(二)认识除法
师:是不是平均分一定要用这样长长的文字才能说清楚呢?如果每次都这样说,这样写,你有什么感觉? 生:麻烦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新的运算,(板书:除法)它能既简单又清楚地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认识除号
师: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板书:除号)
师:那它究竟长什么样子呢?人们在研究以什么符号来表示平均分也经历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数学文化):一开始有人想用一条小横线来表示,你觉得这个符号怎么样?
生:这个长得像减号。
师:没错,所以后来人们又想到了用两个小圆点来表示,再后来有一个叫雷恩的数学家,他决定把两者整合,将小横线均匀地把两点分开,你看一条短短的横线,上下各一个小圆点,分得多平均呀,孩子们,你们更喜欢哪一个符号? 生:第三个
师:是呀,这就是今天被人们广泛使用的除号,
师: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分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吗?举起小手书空,再来一次
读、写除法算式,与平均分联系理解
师:除法就和分东西有关,当我们想把东西均匀地分开时,就会产生除法
师:例如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个,我们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板书8÷4=2)
它读作8除以4等于2,注意:在这里除号读作除以,咱们一起读一次,再来一次
师:有谁知道这里的8表示什么? 生:表示8个桃子 师:它是分的总数
师:那4呢? 生:平均分给4只猴子。 这是分的要求
师:2? 生:每只猴子分2个。 这是分的结果
(及时强化,完成建模)
迁移算式写法,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孩子们真棒!那你能按这样的方法写出兔园里的除法算式吗?
师:能看懂这个算式的孩子的孩子请举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他读懂你了吗? 你怎么就把他给读懂了呢?
生:除号前面的12是什么意思? 生:分的总数
师:你们还想问他点什么呢?
生:3是什么意思? 生:每3只分一组
生:4是什么意思? 生:可以分4组
师:那你能说说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孩子们就像你们都有名字一样,除法的各个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表示分的总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表示分的要求,等号后面的数叫商,表示分的结果
师:孩子们记住了吗?
(三)、用除法解决问题
1、感受简洁美
师:孩子们,对比看看你喜欢除法吗?
师:为什么? 生:因为算式很方便 生:因为很简洁,
师:是呀,一个符号,几个数,就能简单地表示我们想要的意思,多简洁呀,这是数学符号带给我们的美。
2、用算式解决分一分的问题,通过对比强化被除数和除数
师:孩子们能用咱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解决解决昨天分一分问题吗?
师:好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总共15颗松果,平均分给3只松鼠,结果每只分到5颗?
15÷3=5(颗)
总共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结果每个同学分到3支?
15÷5=3(支)
师:孩子们动作可真快,对比两个算式,他们什么数相同?生:因为总数都是15
师:是呀,抛开华丽的外衣,其实他们分的都是15
师:还想再写两个吗? 生:想
总共12只害虫,平均分给4只青蛙,每只青蛙吃3只
12÷4=3(只)
总共20只害虫,每只青蛙吃4只,够5只青蛙吃
20÷4=5(只)
师:这次除法中的哪个数变得一样了? 生:除数都是4
师:两个4是一样的意思吗?第一个4是什么意思?第二个4又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4是指:平均分给4只青蛙(屏幕上把这句话变红)
第二个4是指:每只青蛙吃4只害虫(同样效果)
师:虽然两个4的意思不一样却都是我们分的要求,所以要想写准除数,我们可要看清分的要求
3、根据算式抽象出不同的理解
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24÷8=3 △△△△△△△△
△△△△△△△△
△△△△△△△△
出示算式24÷8=3
师:会读吗?
师:你能根据算式圈一圈再说一说吗?拿出题单,咱们试一试。
师:说说你的分法
生:把24平均分成8份,每份有3个 生:把24每8个分一份,可以分3份
在理解运算意义中经历建模过程
师:孩子们都累了吧,接下来我们动动手玩玩学具好不好? 生:好
师:请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动手“创造”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每个同学发不同的学具但是都是12个)
师:谁愿意上台来讲讲你的故事?
生:(生一边展示学具,一边介绍操作过程)有12个玩具车,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我列的算式是12÷3=4(个)
生:有12条鱼平均分给4只猫,每只猫分几条。我列的算式是12÷4=3(只)
生: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我列的算式是12÷2=6(个)
生:有12只羊,每6只分一组,可以分2组,我列的算式是12÷6=2(组)
师:和他列的算式一样的小朋友举起来老师看看
师:同学们请看,他们有的再分鱼,有的在分玩具,还有的再分小羊,不同的事情,怎么都写出了同一个算式呢?
生:因为都是把12平均分成6份,或者每6个一份,所以都是同一个意思
师:谢谢你孩子,你可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穿透它们华丽的外衣看到本质,所以我们抛开小鱼,抛开汽车,抛开小羊,其实分的都是几?然后我们再看穿小猫,看穿小朋友,看穿一组,其实都是把平均分成几份?或者几个为一份
师:孩子们,12÷6=2说说其他的故事吗?
师:这样的故事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12÷6=2的故事说不完,12÷3的故事呢?12÷2=的呢?
师:是呀,除法可以表示那么多的事,除法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每个学生都经历除法意义的感知过程,充分经历建模过程,由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再用模型编出现实的故事,过板书呈现出学生所列出的不同的除法算式)
结语
师:同学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除法
师:除法是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的运算? 生:平均分
师:我们通过摆一摆或者圈一圈,不仅列出了除法算式,还得到了它的结果,如果没有图形了,我们应该怎样知道它的结果?除法究竟应该怎么样计算?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只是对除法进行了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