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
教学目标
熟悉小说情节
领会本文精妙的构思和布局
重点难点
领会本文精妙的构思和布局
空白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一个人又冷又饿,即将死亡.这时司令员气急败坏地找军需处长.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长.这种结局往往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项链》也是如此。(板书)
那么是谁给我们创造出如此令人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莫泊桑先生。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业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从平凡琐屑的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三、概括文章结构
浏览全文,问文章的最后结局如何?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
明确:文章的高潮和结局和二为一,即为发现项链是假的,连续发生了,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发现真相等一系列事情。
小结:《项链》的故事由主人翁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项链归还,用10年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最后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2从文章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艰辛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却说是“情理之中”,这在文中有哪些依据?
明确 共有三处。
1玛蒂尔德借项链时,拂莱思节夫人答应得很爽快,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
2玛蒂尔德还项链时,拂莱思节夫人连盒子都没有打开来看一下。
3珠宝店的老板说只卖出过盒子。
小结
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情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
四、分析鉴赏结局的空白。
玛蒂尔德听到拂莱思节夫人的惊叹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合作讨论 各抒己见
2 使用空白艺术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确 文章采用空白艺术手法。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创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世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的思考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
例如 《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喊的那一声“宝玉,你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成了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
《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遐想。
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 《深山藏古寺》之妙。
五、作业
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会怎样?
自由讨论玛蒂尔德形象。
项链
玛帝尔德的“痛苦”和“梦想”
——
序幕
——
得请柬
项链
还债务
赔项链
丢项链
——
发展
借项链
开端
发出项链是假的
——
结局
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