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水晶
松香
玻璃
塑料
固体物质的分类
晶体
非晶体
水晶
冰
金属
固态
液态
熔化
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怎样变化?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提出问题
你的猜想与假设
2 实验设计:
酒精灯的使用
用外焰加热
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温度计的使用
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应与管内液面齐平。
进行实验:
(1)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分工协作,职责分明
每小组4人。(一人报时、一人搅拌和观察状态、一人读数、一人记录。)
(3)第1大组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第2大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完成实验,填写表格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冰的温度/0C
状态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石蜡的温度/0C
状态
直到固体熔化完2分钟后才结束实验
物质的熔化曲线(图象)
温度( ℃)
时间(min)
晶体熔化的理想曲线
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温度( ℃)
时间(min)
O
A
B
C
D
温度/℃
时间/min
A
B
C
D
认识晶体熔化理想曲线: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时间/min
温度/℃
认识晶体熔化理想曲线: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
晶体:
例如:萘,海波,食盐,冰,各种金属,
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查物质熔点表(P98)思考:
家庭用的白炽灯,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可达2500 ℃,能用铜、铁、铝做灯丝吗?
如果让你选,你将选那种物质做灯丝?
不能
选钨做灯丝
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熔点为–38.8℃,固态酒精的熔点–117℃,在我古国北方寒冷地区,不要使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凝固点低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凝固点低
C
晶体的熔化
非晶体的熔化
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晶体吸热温度上升,当达到熔点后保持温度(熔点)不变,开始熔化过程,直至熔化过程完全结束后,温度才又重新上升。
非晶体吸热温度一直上升。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熔化曲线中有一段水平线
熔化曲线一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