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第5课 孔乙己 (语文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第5课 孔乙己 (语文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4 11: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咸亨(hēnɡ) 羼水(chàn) 颓唐(tú)
B.舀出(yǎo) 拭擦(shì) 蘸酒(zhàn)
C.哄笑(hǒnɡ) 蒲包(pú) 笔砚(yàn)
D.不屑(xiè) 阔绰(chuò) 门槛(kǎi)
【解析】选B。A.“颓”应读tuí;C.“哄”应读hōnɡ;D.“槛”应读kǎn。












2.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_____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______出九文大钱。(排、摸、掏、拿)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_____住。(盖、捂、罩、笼)
答案:(1)踱 (2)排 (3)罩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
答案:(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不屑置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为不值得争辩。 (2)精神委靡。






5.应怎样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示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阅读课文第9~13段,回答问题。
6.第9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一般从语段位置的角度来考虑。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衔接。对上文写孔乙己给人们带来快活进行总结,领起孔乙己不在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状况的描写。
7.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解答时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文章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表达的主题回答。
答案:是摸索,寻找的意思,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孔乙己已经极度贫穷了,但仍然是喝酒付钱,为人诚实。

8.文中写“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句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考虑。
答案: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构成对比,衬托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的悲凉处境。
9.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却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情节的作用,可从运用的手法以及表现的主旨入手思考解答。
答案:说明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人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深刻地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10.第②段中“我们的心情如三月的阳光一样,被春天的温暖装得满满当当”,请说说这个比喻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及作用。联系文中的事例,把心情比喻成“三月的阳光”,生动地写出了我们高兴的心情。
答案: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们准备盖小洋楼时的喜悦心情。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阅读全文,把我们盖小洋楼的前后经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答案:小说写了我们决定在自家盖一座小洋楼,但在清理院子时,父亲不忍心破坏动物们的家,我们另划地基盖了小洋楼的故事。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根据文中对父亲的行为、语言描写来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忠厚善良、勤劳朴实、关爱生命、热爱家园的父亲。
13.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画人物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关于拆鸡窝、狗窝、羊窝、砍树等都属于细节描写,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展示环境,起到间接或直接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读起来生动有趣,真实可信。
答案:这些细节描写衬托了父亲忠厚善良、同情弱小、关爱生命的性格特征,同时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主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4.拟串联词
本次读书活动,在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中,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他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
15.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