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下面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喃喃(nán) 蹿出(cuàn) 擤(xǐnɡ) 喷嚏(tì)
B.谩骂(màn) 谄媚(xiàn) 霹雳(lì) 舐(shì)
C.冷峻(jùn) 噎气(yē) 忌讳(huì) 哽咽(yē)
D.捻碎(niǎn) 噙着(qín) 坷垃(lā) 瘫痪(huàn)
【解析】选D。A.“蹿”应读cuān,B.“谄”应读chǎn,C.“咽”应读yè。
﹒
﹒
﹒
﹒
﹒
﹒
﹒
﹒
﹒
﹒
﹒
﹒
﹒
﹒
﹒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到我们真正修息的时候,也就是说到我们能够安心睡一觉的时候,我们决不放弃纤灭敌人的机会。( )
(2)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广乏地引用着,并不顾忌它是否恰当。( )
答案:(1)修息—休息 纤灭—歼灭 (2)广乏—广泛
顾忌—顾及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
(2)“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 )
(3)吃毕饭,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甲往牙上一刮,刮下来一片葱叶子,又一弹,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
(4)(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 )
答案:(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动作描写
4.文章开头“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是整整一天一夜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这里的环境描写是推动情节,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答案:自然环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荣军长亲自去抗洪大坝查看险情作铺垫。
5.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荣军长到地方防汛指挥部安慰群众——荣军长亲自去抗洪大坝查看险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可按小说的结构特点总结,题干中已知开端和发展,然后总结高潮和结局。
答案:荣军长听吴副参谋长汇报王志军营长为救战士牺牲 荣军长心情沉重地坐在车上回程
6.文中画线句子“往回走的路上,他的两腿像灌了铅,一步步迈得很艰难”是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荣军长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动作 失去儿子异常悲痛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荣军长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根据文中对荣军长(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描写来分析。
答案:他是一位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关心群众的安危,虽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举,却有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好领导。同时又是一位爱国爱家、关爱家人的好父亲、好丈夫。
8.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画人物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从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展示环境,起到间接或直接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读起来生动有趣,真实可信。
答案:示例一:细节:别人的手都放下了,荣军长的手还迟迟没有放下,他的脸上有两行热泪混着雨水流了下来。作用:表现荣军长听说自己的儿子牺牲后悲痛的心情,对儿子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到敬佩和自豪。
示例二:细节:坐在回程的车上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志军牺牲这事?
作用:在回家的路上,他仅仅想的是,如何向老伴交代儿子牺牲这件事。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却没有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没有做作的行为动作,而是真诚地坦露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9.读了这篇文章,从不同人物身上谈谈给你的感动和教育。(至少回答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阅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表现,写出人物的精神对自己的感染即可。
答案(示例):①荣军长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以身作则、关心群众的安危,亲临抗洪救灾现场,他这种高度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没有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没有做作的行为动作,表现了一个普通父亲的真实情感,让我非常感动。
②营长王志军,在战友面临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他这种舍己为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令我感动。
③全体抗洪抢险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怕苦、不怕累,奋不顾身地与洪水作斗争,他们这种顾全大局、心怀民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0.本文语言风趣幽默,作者善于使用北方地区口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促进各地区人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