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2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19: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其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后又时隐时仕。至义熙元年(405)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像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作品主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渊明醉归图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颠 通 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性格。
羁鸟:笼中鸟。
拙:原始的,本真的
方:周围
荫:遮盖 罗:排列
暧暧: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虚:空
樊笼:牢笼,世俗社会
【解释重点词义】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小就无适应世俗性格,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拙朴性格归耕田园。
房屋周边有田地十余亩,中间是那茅屋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房屋后檐,桃树李树排满茅舍院前。
不远处的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我毫无自由,今日起总算又回归田园。
【口头翻译诗歌大意】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整体理解】
1.表现诗歌核心内容的词是?
2.表现诗人对田园态度的词是?
3.表现诗人对为官经历的看法的词是?
4.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的词是?
【诗歌的主旨】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5.表明诗人弃官场归园田的根本原因的词是?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第一层】
:概叙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由。
厌恶 悔恨
世俗官场

思归 田园
对比
尘 网
羁 鸟 池 鱼
误落
本性

为官自己
2.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后悔为官的态度。
3.表达自己热爱自然、毅然归隐的决心。
1.表露自己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读懂 诗意
厌恶官场、后悔为官
热爱自然、毅然归隐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第一层】
:概叙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由。
厌恶 悔恨
世俗官场

热爱 田园
对比
尘 网
羁 鸟 池 鱼
误落
本性

为官自己
2.表明不同流俗的本性和热爱田园的意向。
3.表达为保持自由品性而毅然归隐的决心。
1.表明自己身在官场却充满对田园的向往。
读懂 诗意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指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重点赏析】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重点赏析】
12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第二层】:
对归隐后自由田园生活的描述。
画面:
意象:
手法:
特点:
情感:
田园生活图景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远近、声色、动静、虚实结合
白描手法、情景交融
静谧美好、意境幽美
热爱向往、自由陶醉
【重点赏析】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思考:“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能否存在?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三层】:感受田园生活的清闲与自在。
【解读】: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对比官场,更爱田园。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
1、从何而归?
3、为何归来?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田园生活
悠闲自在
2、归来怎样?
尘网樊笼
( 喻官场 )
少无适俗韵
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
保持高洁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意境)
(主旨)
【诗歌的结构特色】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
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淡而远。
“误落尘网中”,一个“误”字,含蕴着诗人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几多深刻体悟,对当时社会和官场的几多憎恶,对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几多反思!
“守拙归田园”,一个“拙”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人生感悟,有几分自嘲,有几分悲哀,确乎还有几分自慰,“拙”字有深意。
“榆柳”“桃李”,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配上“荫”“罗”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
19
意境美---田园风光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意境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刻意的观察终不及渊明无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也逊于渊明用字的浑朴天然。
诗人久久伫立,远村隐约,炊烟袅袅,暮色苍茫,同诗人大解脱后宽敞的心境多么和谐,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兴:起身。
荒秽:指野草之类。
②带:作“戴”、披。
③长:丛生。
【赏析】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自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是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或葛天氏的时候的百姓吧?
五柳先生传(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