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二)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热衷(zhōnɡ) 脱臼(jiù)
校役(yì) 拭擦(cā)
B.呵叱(hē chì) 阔绰(chuò)
咂嘴(zā) 皲裂(jūn)
C.名伶(línɡ) 间或(jiàn)
络绳(luò) 哆嗦(duō suo)
D.秉公(bǐnɡ) 戕害(jiānɡ)
狡黠(jié) 附和(hè)
【解析】选D。“戕”读作qiānɡ,“黠”读作xiá。
﹒
﹒
﹒
﹒
﹒
﹒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绽出 蘸了酒 砚台 不屑置辩
B.邮戳 颓唐 噗噜 彬彬有礼
C.烧煳 没收 瘫痪 打拆了腿
D.乖觉 唠叨 惋惜 锲而不舍
【解析】选C。“拆”应为“折”。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
A.他说话温文尔雅,深受群众喜爱。
B.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C.父亲声色俱厉地责备犯下大错的小弟。
D.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解析】选A。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与说话不搭配。
﹒
﹒
﹒
﹒
﹒
﹒
﹒
﹒
﹒
﹒
﹒
﹒
﹒
﹒
﹒
﹒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B.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
C.“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D.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
【解析】选B。第二个句号应为逗号。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B.孔乙己的出现总能引来众人的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说明孔乙己幽默诙谐,招人喜欢。
C.《差半车麦秸》的作者姚雪垠以写历史小说见长,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闻名中外。
D.《一厘米》中的主人公陶影虽然自身并不完美,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极力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表现了深深的母爱。
【解析】选B。说明孔乙己社会地位低下,受人嘲弄。
6.语言综合运用。(4分)
(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主持人,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结束语。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答: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赞成。理由:比尔·盖茨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是世界首富而在于他的才干,拼搏精神及为业界作出的贡献。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有很多。
(2)示例:(金钱)像一把标尺 丈量着你的贪欲 (金钱)像一根魔杖 使贪婪者疯狂
7.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你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得很出色。(6分)
(1)黑板报共有三个板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板块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板块: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板块: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板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板块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其中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板块是对古名人功过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
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
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推荐古名人名言(建立古名人档案,领略古名人风采等)
(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比喻施展政治抱负,表现了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
(3)孔子 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
8.选文是课文第一部分的节选,结合课文找出与“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相照应的语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结构中的照应。解答此题抓住句中“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找出相关语句即可。
答案: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9.“这是一道生命之门……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这里的“责任”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解答此题由下一句可知答案。
答案: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10.陶影不买票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拮据,选文中有一段描写,可以证明这一点,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抓住“经济拮据”“描写”等关键词理解作答。
答案: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
11.陶影经常不买票,售票员也说孩子还差一厘米,今天她却坚持买了两张,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议论话语可知答案。
答案: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1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把握好记叙要素,抓住文章记叙的核心事件,即主要人物在哪里做什么事。
答案: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小食店用嘴咬着勺子喂自己失掉小手的孩子的故事。
13.题目“世界上最好的‘手’”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对文章题目内涵的理解。记叙文中不少标题既有浅层的意思,也有深层的意思,如文章主人公的品质精神。回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既回答浅层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深层的含义。
答案:要为孩子装一双“世界上最好的假手”;母亲全心全意照顾这个孩子,把伟大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他,给他世界上最好的“手”,也就是给他天下最伟大无私的爱。
14.体会文中第(5)段“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此细节有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善良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模仿自己,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坚持用嘴做事来教他面对生活的良苦用心。
15.第(14)自然段“‘他可以用嘴做好多好多的事了。’她很自豪地说,就像一名普通的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名”中“自豪”表现了母亲什么心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亲不但没有因为孩子的缺陷而气馁或感到低人一等,反而会因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而自豪,表现出母亲在挫折面前,勇敢地面对生活,困难中看到希望,即使前进一小步,也值得庆贺的乐观心态。
﹒
﹒
16.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根据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分析,特别体会母亲用嘴给孩子喂饭和用嘴收拾桌子的细节,来概括母亲形象。
答案:她是一位积极乐观,充满爱心,懂得教育方法,善于教育孩子,面对残缺,永不放弃,对残疾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孩子的自信自尊,毅然坚持用嘴教育孩子的既慈爱又坚强的母亲。
17.通读全文后,请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解答时要扣住文章主旨或关键人、物,言简意赅。
答案:示例一:冬天的橡树 示例二:穿破毡靴的小男孩
示例三:震撼心灵的“家访”
18.“冬天的橡树,那才了不起呢!”萨乌什金坚持这样说。冬天的橡树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特点?请结合文中的相关描写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冬天的橡树”的主要特点,联系相关描写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冬天的橡树极美,它高大粗壮,庄严地矗立着,美得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冬天的橡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风雪中“叶子几乎没有凋落”。冬天的橡树具有宽广的胸怀,“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庇护着许多弱小的生灵……
19.文末安娜领悟到“在这个森林中,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冬天的橡树,而是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为什么是“最令人惊讶的”?请联系原文谈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小男孩的主要特点(至少两个);联系原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热爱大自然,他对冬天的橡树、装死的青蛙、温顺的驼鹿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个小男孩纯真善良,老师要回去时他主动提出要送老师,细心地送给老师一根棍子防身并希望老师只是吓唬一下调皮的驼鹿就好……
20.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简要品析。
答案:示例一:A句描写了小男孩初次亮相时的外貌和语言,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小男孩的有礼,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示例二:B句自然地将小说的场景从校内转到森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示例三:B句中“白”、“黑”、“蓝”,渲染了森林冷寂的氛围。“婆娑”、“纤细”突出了“桦树”柔美的特征……
示例四:C句写出了安娜的心理变化,点明了此行对她的巨大影响,为下文她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
示例五:C句写出了安娜对语言的顿悟:语言如同生活般丰富而鲜活,只有植根于生活,语言才能焕发活力……
21.安娜未能完成与萨乌什金的母亲面谈的计划,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说“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拓展延伸能力。解答时观点要明确;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
三、写作(40分)
22.请以“交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交往”有相互往来的意思,可以指同学之间、亲友之间,或者陌生人之间的交往等。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要提高自我生存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因为人是自我修养与社会规范的统一。古人以“敬业乐群”作为学校教育的标准之一,以“有朋自远方来”为可欣慰自豪之事,足见“交往”之于人生多么重要。同学交往需要坦诚相待;亲友交往需要关怀备至;陌生人交往需要诚信,但也不能全无戒备之心。交往之道,虽说有共同的社会规范,但也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所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或体会来扣题为文,只有真实地表达才有至善至美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