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第10课 吴汉何尝杀妻 (语文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第10课 吴汉何尝杀妻 (语文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4 11: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
A.捏造(niē) 忠孝(xiào) 确凿(zēnɡ)
B.校订(xiào) 编辑(jí) 著述(zhù)
C.无稽(jí) 冤家(yuān) 王莽(mǎnɡ)
D.女婿(xù) 自刎(wěn) 篡位(cuàn)
【解析】选D。A项中“凿”应读záo;B项中“校”应读jiào;C项中“稽”应读jī。












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改正。
(1)投机取巧 面面俱到 死心踏地( )
(2)杀父之仇 举一反三 莫不关心( )
(3)大书特书 披星带月 滔滔不绝( )
(4)自以为是 事倍工半 埋头苦干( )
答案:(1)踏—塌 (2)莫—漠 (3)带—戴
(4)工—功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
(2)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 )
答案:(1)议论 (2)记叙
4.根据课文结构内容填空。
作为驳论文,作者首先________,作为批驳的靶子,并提出正确观点,随即以四个可信的史料从吴汉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在确立自己观点的同时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结论鲜明有力,结构清晰完整。
答案:叙述剧情 生平 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 吴汉为人
阅读“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至结尾,回答5~8题。
5.从内容判断,选文第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特殊段落的作用。可抓住关键词和句意进行判断。“然而”说明本段意思与上段不同;“这些”与上段意思关联;最后一句为设问,答案必定在下段。由这些内容可知,本段作用应为承上启下。
答案:承上启下。
6.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在《后汉书》和《东观记》中,确实没有关于吴汉杀妻的记载。
7.作者认为将某历史人物的故事编成戏剧,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归纳概括。
答案:不必完全忠于历史,但也不能捏造和胡乱编写。
8.现在的一些历史剧含有太多戏说的成分,可收视率不错。如果邓拓看到了,你想他会发出怎样的议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以为《斩经堂》已经很荒唐了,没想到还有更荒唐的,现代人的创作态度怎么这么不严肃啊!简直是歪曲历史!不可救药!
9.第一段中的“实事求是”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做此题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引号的几种用法,二是要读懂全文,明确作者对这种讨论的态度。
答案:表示对这种讨论持反对意见。
10.作者是怎样批驳“大学生救人不值得”这一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论证思路。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作者认为,“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还有,“科学施救”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11.为什么讨论“值不值得”对两名获救少年也是一种残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会让获救者产生沉重的负罪感。
12.你觉得文中大学生救人值得还是不值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觉得这些大学生的做法是值得的,他们救人于危难之中,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13.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编写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你能用《论语》中的话来告诫这种捏造情节,胡乱编写的做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这篇课文告诫编者不可捏造史实,胡编乱造。现实生活中,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屡见不鲜,请以“我看‘戏说’”为题,谈一谈你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戏说”能增强故事的娱乐性,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同时能使故事符合现代人的理想和主观愿望。
示例二:“戏说”对历史人物、事件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利于人们学习真正的历史文化知识,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很难形成正确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