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校订(jiào)玲珑(lónɡ)自刎(wěn) 脚趾(zhǐ)
B.脆弱(cuì) 无稽(jī) 搽涂(cá) 泮宫(pàn)
C.呵护(hē) 乏味(fá) 瞥见(piē) 省悟(shěnɡ)
D.给事(ɡěi) 玄虚(xuán)仆役(yì) 诓骗(kuānɡ)
【解析】选A。B项中“搽”应读chá;C项中“省”应读xǐnɡ;D项中“给”应读jǐ。
﹒
﹒
﹒
﹒
﹒
﹒
﹒
﹒
﹒
﹒
﹒
﹒
﹒
﹒
﹒
﹒
2.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无理谩骂 自刎而死 虎视耽耽
死心踏地 历史典藉 自欺欺人
自我批叛 各有所得 无独有偶
答案:耽耽—眈眈 踏→塌 藉→籍 叛→判
3.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诓骗:说谎话骗人。
抹杀:杀掉。
B.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造次:匆忙,仓促。
C.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
殊不知:竟不知道。
D.无稽:毫无根据。
疑虑:因怀疑而顾虑。
【解析】选A。“抹杀”的意思是“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4.下面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在世界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B.中国队在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全体队员共同努力
的结果。
C.编戏剧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
剧本。
D.孩子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
滔滔不绝。
【解析】选B。该句句式杂糅,应该将“的原因”去掉或者将
句子改为“中国队在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全体队员
的共同努力”。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全集》。
B.《吴汉何尝杀妻》的作者邓拓是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原名马南邨。
C.《大小猫洞》是立论文,作者金克木。
D.《世上没有傻问题》节选自美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
【解析】选B。“原名”应为“笔名”。
6.2010年2月10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这次评出了一个特别奖——见义勇为的大学生群体。长江大学的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而永远沉入了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义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生命价值观的激烈辩论也隆重开场。
观点一:救人“值不值得”?有网友说:“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救人要讲方法,不能盲目,否则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这些大学生太不理智,自不量力,不会游泳就不该下水救人。挽救他人的生命固然值得称赞,尊重自己的生命和理智救助方式似乎更应该考虑。”
观点二:“凭什么我去救人”?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我虽然很敬佩这些学生,但也会叮嘱自己的孩子,以后就是看到有人落水也不要自己下水。
对于见义勇为的大学生为救别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你有什么观点?(3分)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个年轻生命的离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将永放光芒!
7.(2009·宿迁中考)请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4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示例二: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8.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提出敌方的论点,然后列举三个论据,
树起批驳的靶子。
B.“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一句中的“中国人”
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的“一味”写出反动派愚昧之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D.末段“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
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解析】选A。文章开头两段是先摆出敌方论据,后提出敌方
论点。
9.“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10.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揭示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政客帮凶大搞封建迷信,厚古薄今,欺骗愚弄中国人民。
(2)以辛辣的讽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大搞迷信的险恶用心;人民群众不分敌友,不辨是非,没有反抗,麻木不仁。
1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样的人?请你列举两个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如李时珍、海瑞等人。
12.“不容否认,家长们‘爱子心切’,特别希望有一种快捷的途径,能让孩子摆脱网瘾,当他们亲身感受到孩子在电击疗法之后的‘转变’,即便孩子离开网瘾治疗中心之后再反复,他们也觉得有‘疗效’”是原文中的一段话。你认为是从哪里摘下来的?(2分)
答:这段话应插在第__________和第__________自然段之间。
答案:二 三
13.为什么我们要用电击来教育孩子?阅读全文,你找出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和内容概括。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摘引原文作答。
答案:家长们“爱子心切”,特别希望有一种快捷的途径,在杨永信本人信誓旦旦的安全保证,以及众多家长“目睹”孩子在被“电击”疗法“疗”过之后变乖的“良好效果”影响下,还是有家长前赴后继送孩子去接受电击。
14.“这将成为电击疗法继续存在的重大理由”一句中的
“这”指代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卫生部的通知称“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15.作者对“要用电击来教育孩子”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在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可从文章中摘引原句作答。
答案:否定的态度。如:“这是一道迟来的禁令”“送孩子到网瘾治疗中心的家长,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孩子还有属于他自己的人权”“不再继续在爱护孩子的名义下伤害孩子”
“电击疗法这样极端的治疗网瘾方法,居然得到一些家长的追捧”等。
16.九年级(3)班的汤小方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该班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沉迷网游好比车陷泥潭,会让人玩物丧志。示例二:沉迷网游正如沉醉于诱人的罂粟花。
17.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着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2)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18.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部分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
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
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活着的意义(答成“不少人不懂得活着的意义”
或“不少人不懂得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亦可)。
(2)指沉湎于物质享乐、游戏人生的腐朽生活(答成“只满
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拿
青春赌明天”亦可)。
﹒
﹒
﹒
﹒
﹒
﹒
﹒
﹒
﹒
﹒
﹒
﹒
﹒
﹒
19.文章结尾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3分)
活着,就要让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结全文,增强气势,深化文章中心。
20.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虑某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一要看该段所处的位置,二要分析该段前后内容与该段的联系。
答案: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由谈活着的意义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或“由谈我们为什么活着转入对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论述”。只答“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或“转入对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论述”亦可)。
21.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材料一 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答题时要围绕材料,结合文章,答出“珍惜生命”和“为国家民族大义牺牲个人生命”的意思即可。
答案:示例一: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也不能苟且偷生。
示例二: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牺牲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珍惜。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母亲邵丹,12岁的江苏徐州学生邵
帅毅然休学来京,并通过骨髓配型测试,捐献自己的骨髓救
助母亲。他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邵帅一直和妈妈、
姥姥、姥爷相依为命。2009年6月,邵帅的妈妈邵丹被诊断出
患有急性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邵帅主动提出要把自
己的骨髓移植给妈妈。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2010年2月
24日上午,北京市道培医院为母子俩顺利地完成了骨髓移植
手术。邵帅捐完骨髓出院后的第2天,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但却马上承担起了给妈妈做饭和送饭的任务。爱心在传递,感
动在蔓延。每天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好心人到医院看望邵帅和
邵丹。
写作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2岁的邵帅做了一件连成人都不容易办到的事,那就是为了救他身患白血病的母亲,而捐献自己的骨髓。12岁的少年,为救母亲捐献骨髓,邵帅用孝心和勇气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百善孝为先”,邵帅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国这一优良传统的真谛。这是一种爱心、孝心、责任心。写作时可围绕“爱”“责任”“亲情”“感恩”“如何面对挫折”等来确定写作的主题,然后结合事例谈自己的感想。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