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7)(语文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图书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7)(语文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4 11: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自省(xǐnɡ) 蹴尔(cù) 不屑(xiè) 舞雩 (yú)
B.寝衽(rèn) 庖丁(páo) 杖殴(ōu) 相马(xiànɡ)
C.订鬼(dìnɡ) 食马者(sì) 粟(sù) 韶乐(sháo)
D.骈死(pián) 所恶(wù) 槽枥(lì) 冠者(ɡuān)
【解析】选D。“冠”应读“ɡuàn”。
















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解析】选B。A项中“莫”通“暮”;C项中“食”通“饲”;D项中“案”通“按”。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
(3)或泄于口 (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
答案:(1)料想 (2)天性,天良 (3)显露
(4)有时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解析】选A。正确停顿应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全对的一项是(1分)( )
A.《论语》——孟子——战国——儒家
B.《马说》——韩愈——宋朝——唐宋八大家之一
C.《订鬼》——王充——《论衡》——唯心主义
D.杜甫——少陵野老——诗圣——“三吏”“三别”
【解析】选D。A项应为“孔子”;B项韩愈是“唐朝”;C项应为“唯物主义”。
6.按要求填空。(4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3)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2009·湘潭中考)“山寨”是近年来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什么是“山寨” 众说纷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仿制、克隆和盗版的行为。如今,什么事情只要和“山寨”挂上钩,就一定能吸引眼球。(3分)
(1)“山寨明星”指什么人?(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山寨”现象有什么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长相特征酷似某位明星的人。
(2)赞成者:“山寨”体现了普通群众的创新和智慧,活跃了文化。
反对者:“山寨”泛滥,则助长了假冒伪劣现象,不利于保护产权等。
8.(2009·广东中考)班上准备组织一次以“辨别不良广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某电视台近期播出的“××白酒”广告中,一个成年人和一个未成年人一起举杯说:“真好喝!”你准备打电话向该台投诉,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你好,你们电视台近期播出的“××白酒”广告中,未成年人喝酒,这是违法行为,应马上停止播放该广告。
9.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2分)( )
A.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向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解析】选B、D。B项都是“做”的意思;D项都是“从前”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句(1)中“得兼”,理
解为“兼得”;句(2)中“得”通“德”,意思为“感激”。
答案:(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
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
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接受它。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概括的能力。答题时应在理解“珍爱生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为何不足取,既然如此,应该如何“为”。
答案: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公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观点,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伤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1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论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为观点补充论据的能力。能证明“舍生取义”的论据非常多,如:苏武牧羊,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戊戌六君子舍身求法,杀身成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等。
答案(示例):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13.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本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
(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
(3)君子成人之美 ( )
(4)吾与点也 ( )
答案:(1)据有,取 (2)遵守,奉行 (3)好的 (4)赞赏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诚心诚意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2)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16.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事准则是______,其具体解释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7.“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做的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意,然后再深层次地加以概括。语言要通顺、连贯。
答案: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
(2)可使以其技鸣 ( )
(3)句性情,习方俗 ( )
(4)期月而诣莫生 ( )
答案:(1)给 (2)凭借 (3)熟悉 (4)过了一个月





1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答案: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2)(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21.读完上面的文字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湛、被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去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除诗歌外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2)书写规范工整。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文体除诗歌外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