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测量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聪明的测量员”是一节综合实践课,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之后安排的,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乘数法计算,理解了小数的实际意义,对该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这些特殊物体,但是很少有学生主动关注到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与面积,可以说学生对此既陌生又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在参与观察、猜想、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特点,掌握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具体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A4纸 、探究记录表、模拟蚊帐网眼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这是一张A4纸,它的长和宽用直尺可以直接测量吗?它的厚度可以直接测量吗?同样的一个西瓜的质量可以直接测量吗?一粒黄豆呢?同样的,一个蚊帐网眼的面积可以直接测量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发学生思考。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景,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作好准备。
2、你想知道这一页A4纸的厚度、一粒黄豆粒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设计意图)这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又是一些特殊的物体,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
3、提出问题:
(1)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
(2)怎样才能知道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出示课题)
(3)师板书课题(聪明的测量员)
(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我们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里问题也意味着思维的突破和价值的提升,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经过精心引导提出一定的问题是很重要。
自主探索,小组探究。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
1、小组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提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每组一张表格)
被测的物体 一页A4纸的厚度 一粒黄豆的质量 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
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 在这里要求学生“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实验来说很重要,这是一种科学处理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强调测量的平均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误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方法和态度。
三、汇报交流? 拓展延伸
1、小组汇报测量一页A4纸的厚度的情况。
请小组成员代表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展示表格)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2、依次汇报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情况。
3、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呢?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小组的凝集力。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测量方法。
4、谁能总结一下测量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的方法。
?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估计、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在同学的汇报交流中掌握了测量方法。
四、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课后留疑? 开拓视野
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六、板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
方法 过程
测多算少 制定方案
量小求大 转化 实验探究
化曲为直 总结反思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思考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节实践活动课又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共同探究的新尝试。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测量过程中的严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