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一、直接填空
1.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009·苏州中考)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2009·襄樊中考)
5.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2009·芜湖中考)
答案:1.大漠孤烟直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无可奈何花
落去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月有阴晴圆缺 6.千里共婵
娟
二、理解填空
7.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
塞外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湖州中考)
8.《泊秦淮》中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抨击统治者沉湎
酒色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2009·淄博中考)
10.《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水调歌头》中表达诗人旷达襟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9.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10.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1.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12~15题。
(一)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是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回答时,可结合“直”“圆”两字进行赏析。
答案:一个“直”字,一个“圆”字,写出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1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在朝廷受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二)(2009·十堰中考)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4.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15.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16~19题。
(一)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作用。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个“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答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愁)基调。
1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意象的理解。诗句主要通过“野旷”“天”“树”“水”“月”这些意象来表现自己愁苦的
心境。
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其中,显
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二)(2009·邵阳中考)
中 秋 月[注]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
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
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8.这首诗写法上由______入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景 情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19.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地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