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 )
(2)顾玩所见 ( )
(3)何以效之 ( )
(4)妄见之也 ( )
(5)或泄于目 ( )
(6)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 )
答案:(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 (2)欣赏,玩味
(3)验证 (4)荒诞,无根据 (5)有时 (6)按着
﹒
﹒
﹒
﹒
﹒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1)要注意“思念存想”的解释;句(2)注意“虚”、“实”的解释。
答案:(1)不是人死后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
(2)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3.填空。
《订鬼》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_________,“订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论衡·订鬼篇》 王充 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4~7题。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玩所见 ( )
(2)二者用精至矣 ( )
(3)犹伯乐之见马 ( )
答案:(1)仔细 (2)极 (3)如
﹒
﹒
﹒
5.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1)要注意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以何效之”;句(2)注意“异物”的理解。
答案:(1)用什么来验证呢?
(2)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
6.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庖丁解牛 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7.选文列举了_______和________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熟
悉论证方法的基础上作答。本段开头用设问句引出两个事例:伯乐相马、庖丁解牛,进行类比,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
答案:伯乐相马无非马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类比论证
思念存想 自见异物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足供一日酒肉资矣 ( )
(2)未至间,已星散去 ( )
(3)如是月余 ( )
答案:(1)钱 (2)消失 (3)这样
﹒
﹒
﹒
9.翻译下列句子。
(1)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鬼之侮人,恒(常)乘人之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偷偷地在废墟和墓地里行走,如同猎人等待狐狸兔子一样,可是一直没有遇到鬼。
(2)大概鬼欺负人,常常是钻了人害怕鬼的空子。
10.上文可分为三层,请划分出来,并概括出层意。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层次的划分。做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1)开头至“勇而戆”;概写姜三莽的性格特点。
(2)“一日”至“乃止”;写姜三莽捉鬼不成。
(3)“盖鬼之侮人”至文末;推测姜三莽捉鬼不成的原因。
11.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中心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应细读全文,正确理解全文意思,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
答案:姜三莽想捉鬼卖钱终不成。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解析】选D。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
﹒
﹒
﹒
﹒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解析】选A。A项省略的文字应是“民氓百姓”。
1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解析】选C。②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④句是讲国君省悟后的节俭之举,⑤句陈述三天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都与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事无关,故选C。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解析】选B。文中没有体现出齐景公“从谏如流”的开明之处。
fadsfasdfa
fadsfasd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