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不以千里称也 (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4)才美不外见 ( )
(5)策之不以其道 ( )
(6)执策而临之 ( )
答案:(1)同“祇”,只是 (2)用 (3)等同,一样 (4)表现 (5)规律,方法 (6)马鞭
﹒
﹒
﹒
﹒
﹒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2)是倒装句,
注意“食”“或”“尽”的解释;句(3)是反问句,注意“常”“等”“安”的解释。
答案:(1)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填空。
《马说》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在课文中,作者提出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答案:韩愈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抒发了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发现和重用。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答案: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阅读全文,回答~8题。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4)执策而临之 ( )
答案:(1)通“饲”,喂 (2)鞭打 (3)通晓
(4)面对
﹒
﹒
﹒
﹒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句(1)中“食”是通
假字,通“饲”,意思是“喂”;句(2)为反问句,“其”
加强语气。
答案:(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
它。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
马。
7.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本原因是统治者
“不知马”,表面原因是“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
答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
8.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____________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______________。
答案:封建统治者 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解析】选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
﹒
﹒
﹒
﹒
﹒
﹒
﹒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钝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解析】选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向。C项,的/助词,凑足音节。D项,它/表反问语气。
﹒
﹒
﹒
﹒
﹒
﹒
﹒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
(2)等跑到近百里时才开始放开速度。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答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则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答案提示: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