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
(3)、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三视图和立体图形的转化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体会设计带来的快乐。
(2)、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联想、创造和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设计过程中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和绘图方法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三视图和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
〖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学。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实验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视图形成原理及相关的图片。
2、立体模型,生活中各种包装盒实物,及其应用(工业商品,设计加工,建筑设计与施工,电脑三维形象设计等领域)。
3、每位同学准备7个小正方体,一个圆锥,一个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大家看(屏幕投影庐山彩照)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美的山,多美的诗!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
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
◆此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事物要从多角度才能全面认识它。
(二)购买房子时,总是拿一幅房子的平面图,从房子的平面图就可以知道房子的结构,从而决定是否买房(在投影屏幕上给出图);家庭在装修时先请设计师先画出家具的图纸,这些事情都说明现实生活、生产中离不开图形(立体与平面),而空间物体的立体图形需要通过平面图形从不同角度去刻画,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在课中要学习的。
二、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实验示意图(水瓶、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
老师需要三位同学帮忙,哪位同学乐意?
让三位学生分别按以上位置站好后,老师掀开盖布:
师问甲同学:请告诉同学们,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水瓶、乒乓球)
师:乙同学呢?你又看到什么?
(水瓶、水杯)
师对丙同学:你来说说,桌子上摆着什么东西?
(水瓶、杯子、乒乓球)
师:为什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一样,是不是有哪位同学说错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三位同学都没有说错,只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再看下面一道题大家就明白了:即从不同方向看,所以看的结果不同。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从漫不经心的学习状态变为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发展空间观念,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深入探究阶段
(一)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讨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论。
(1)、通过立方体搭建几何体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三视图及其画法
1、由上面的讲解,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经常需要运用三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的热水瓶的三视图。(注:图在后面)
(讨论)下面是由7块小正方体木块堆成的物体,从三个方向看到图形如下,请同学们说出哪一个是主视图?哪一个是左视图?哪一个是俯视图?
2、学生默读理解课本上第一、二段。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画三视图必须遵循的法则。
例1 一个长方体 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请画出它的三视图。
(合作学习)请同学们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并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结果,并请全班同学参加评价。
(独立自主)让每一个同学自己用5块正方体搭成几何体,然后画出所搭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请同学思考搭的方法是不是唯一的?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法思想,建立“多侧面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时,做到不以偏概全。体现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全面考虑问题”的德育意义。从而体现教学的育人的价值。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老师,也会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五、练习,创作
1、教师出示一幅平面图,要求学生把它还原成可能的立体图。
2、2---3人一组,画圆锥和圆柱任意组合一个新形象,画出它的三视图,交换后把对方的三视图转化成立体图。两组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3、游戏:给父母、老师、同学等设计一件礼物或任选一件你熟悉的物体画出它的三视图,大家猜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通过此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互动,积极性会更高;通过两组练习促进学生掌握三视图。
六、评价展示
学生互评,教师可从4个方面补充
爱生活、爱劳动、 空间思维能力强、 绘图标准、清晰、 有创新。
◆创造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释放自主学习的能量,在互动教学中共生共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