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21: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第二阶段考试卷
时长: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宰相权重”是实现“躬览庶政”的一大障碍。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内阁地位 B.设立南书房 C.废除宰相制度 D.设置军机处
2.“广州一口通商禁令解除,上海港久被压抑的潜能得以释放。最集中的体现,是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打破广州一口通商格局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春秋时代,出现了“诸侯僭越自己的身份,用天子之礼;卿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天子之礼”的现象。这说明(  )
A.世袭制崩溃 B.分封制瓦解 C.宗法制巩固 D.礼乐制破坏
4.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局部修订,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适应。最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D.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中国近代前期,伴随着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失败,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十一口(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放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走势是(  )
A.从西部逐渐到东部 B.从北方逐渐到南方
C.从内地逐渐到沿海 D.从沿海逐渐到内地
6.“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这主要是强调(  )
A.“一国”与“两制”并行不悖 B.港澳台必须服从中央
C.必须坚持“两种制度”的并存 D.“两制”即是“一国”
7.南北议和中的革命派认为,共和国的权威来源于代表人民主权意志的革命行动。而清朝官员与立宪派人士则认同清朝皇帝将主权公之于众,并授权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这一分歧表明(  )
A.完整继承清朝疆域成为共识 B.民主共和的建国基础薄弱
C.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清廷获得共和政府的优待
8.西周根据血缘的亲近、高贵确定继承人,并使之成为后世的垂范,这种对继承人的“唯一”指向目的是避免权力争斗。材料表明(  )
A.宗法制旨在稳定统治 B.分封制有利于规避争斗
C.周代制度为后世沿用 D.周代统治长期动荡不安
9.明朝统治者在编修《元史》时,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清朝统治者在修订《明史》时,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明清如此修史旨在(  )
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提升史官素养 D.强化君主集权
10.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不相同了。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
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热衷建立郡县制
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 D.大多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11.从唐宋以后,政论家认为中央宰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其原因是(  )
A.宰相仅止一人,可以避纷扰 B.军国大事决于御史台
C.置政事堂使三省分权又合议 D.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事
12.“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地按比例协调发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材料出自(  )
A.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不包括(  )
A.列强开始在中国设厂开矿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C.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14.有学者认为“它意味着帝国政府在最大限度上开放门户,门第身份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大受庶族地主的欢迎。同时,也意味着读书人有了自我推荐的可能性。”材料中的“它”指(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1956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九福乡长福村最后一户单干村民朱文章从拒绝入社到主动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因而拒绝人社。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使他决心加入合作社。这一报道(  )
A.说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合理性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C.对社会主义改造有动员作用 D.反映了作者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认同
16.1953年以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  )
A.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
17.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指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该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可见,毛泽东这一指示(  )
A.明确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B.肯定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性
C.强调了农民革命的贡献 D.是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化
18.1901年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名官员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之多。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B.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
C.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 D.义和团运动被联合镇压
19.下表是1920年与20世纪初相比进出口价格上升表。这说明(  )
项目 进口价格 出口价格 进出口上升差额
上升幅度 75%以上 35% 32%
A.中国工业品质次价廉 B.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0.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各地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居民居家抗疫,排查外来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定点隔离等,中国疫情得到最有效控制。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体系中(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完善 B.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增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21.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  )
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 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
22.194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我们中国有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阶级,这三个阶级都在活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都在那里准备日本打垮后干什么。”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要矛盾完成转换 B.中国前途命运面临多种选择
C.民族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D.联合政府设想得到广泛认同
23.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体现出的主要政治精神是(  )
A.民主精神 B.共和精神 C.法治精神 D.平等精神
24.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显然是天国最革命的文献,其按人口均田的土地政策渗透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但与此相反,太平天国多数地区实施的则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表明(  )
A.太平天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B.《天朝田亩制度》遭到封建势力的狙击
C.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背离 D.领导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影响历史进程
25.1950 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  )
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 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
C.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 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
26.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订,其中重要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公共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这表明(  )
A.中央着手调整分配制度 B.人民公社体制得以废除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 D.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动
27.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未庄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材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局限性 B.旧官僚依旧是政府官员
C.剪发辫是革命的象征 D.革命对未庄未产生影响
28.“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心潮澎湃。”这一材料记录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29.如表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这种评论的变化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共关系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C.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 D.苏俄是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
30.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修筑万里长城 D.全面推行郡县制
31.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这说明当时(  )
A.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 B.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 D.周王赐姓命氏的权力丧失
32.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皇权的进一步强化”。下列对军机处特点的叙述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A.它直接削弱了内阁的权力,使内阁成为虚设机构
B.它设在宫内,外界干扰少,提高了决策效率
C.它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D.军机大臣权高位重,实际地位等同于宰相
33.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各项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无产阶级领导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实行邦联制 D.完全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二、材料阅读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割比较严重,中书省与枢密院统称两府,分管行政与军事。门下、尚书两省不再预闻政府最高政令。宋代最高决策权在皇帝,而不在宰相,皇帝不仅有同意权,而且有参加意见之权。并且宋代谏官由皇帝亲擢,而且独立于政府,并无长官,因而成为监察以宰相为代表的政府的机构。这些事实都说明宋代专制主义在提升,相权在衰落。
材料二
废除宰相严重违背了自秦以来这种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官僚帝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官僚体系与皇权之间的平衡,以及官僚体制的有效性。宰相制是维系这种平衡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毕竟宰相是政府的领袖,全国政令皆由他处理。废相打破了这种平衡,由宰相分担的事务悉数压在了皇帝身上。因此,废相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畸变的不良政治下很难产生良好的制度绩效。……官僚帝制社会的内在逻辑被打破,制度的低效率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中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停滞社会的必然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皇权和相权在“唐代达到了融合”和宋代“这种融合被打破”的理解。(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被打破后的制度性补偿。(3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皇权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并存的制度结构。(6分)
37.(15分)制度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革命期间,在限制奴隶制度、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目的在于制止暴政。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4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继承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有益成份,对外国政治制度中的长处亦有所借鉴。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管理体制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其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5分)
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第二阶段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D B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D C A D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C B A A D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D B A




二、材料阅读
36.【答案】
(1)简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既能够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3分)宋代相权被严重分割,皇权不断扩大;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并直接任命谏官,独立于政府;宋代专制主义在提升,相权在衰落,因此二者已经失去平衡。(3分)
(2)补偿:明朝建立内阁制度。(3分)
(3)评价:当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融洽时,其积极作用非常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皇权的加强尤其是明朝以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制度效率越来越低,使中国走向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6分,言之成理即可)
37.
(1)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3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分)
(2)基本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
目的:防止暴政。(2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3分)
原则:人民民主,(1分)社会主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