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化学式是继学生学习元素符号之后所学习的第二种化学用语,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工具,化学式的书写是初中化学“双基”教学的重点内容,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化学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但由于书写化学式所需的有关知识记忆量大,抽象性强,极易成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题的学习价值:
一是通过学习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知道认识物质有三大领域:宏观组成--------符号表征(化学式)-----------是微观结构,理解其内在联系。二是学会用化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
2、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教学弄点和教学难点
核心内容:纯净物的三重表征。
重点:(1)用什么方法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来科学简洁地表示,什么是化学式)
(2)为什么要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式的意义,或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优点?)
(3)怎样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怎样书写,书写规则和方法)
难点:(1)化学式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本课题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情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元素组成。那么化学上是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这就是本课题的学习主题、前后内容的内在逻辑以及学生学习的起点-------物质组成的表示。本课时学生始终围绕上面三个核心问题通过边讲边练、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顺利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并掌握化学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实际来引入化学式的概念。?
(2)通过讨论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和班级集体展示,教师课堂观察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表达化学式的意义。
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之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是否独立、正确书写简单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观察学生是否初步建立“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化学式”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习过的元素符号,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请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元素知识并作答)
O 5O
氧元素
一个氧原子
五个氧原子
探究(一)化学式
请同学们看书本81页,我们来看一看物质与元素有什么关系,从左往右:
铜这种物质----------铜元素(组成)--------铜原子(构成)--------Cu(代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物质---------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离子个数比(1:1)------NaCl(代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水这种物质---------水分子(构成)--------分子中每种原子的个数(H:O=2:1)---H2O(代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从这三个图例,我们得出如何表示化学式呢?
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所以,从宏观上看,我们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从微观上讲,物质由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并且可以知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情况。
(这里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式不仅要表示出宏观的组成,还要表示出微观的构成,为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打下基础)
化学式的书写
讲解:化学式的书写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在之前我们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在纯净物中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纯净物中组成相对简单的一类物质。下面我们来看看单质的化学式是如何书写的。
幻灯片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树立分类观和微粒观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体会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并掌握单质的化学式书写的规律。
(一)物质分类角度
(1)金属:一般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Cu、Au
(2)非金属:①固体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C、S、P)
②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及右下角数字表示,如(H2 、O2、N2)
(3)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e、Ar)
小结: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氧气、氢气、氮气等某些常见非金属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幻灯片展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元素在后,另一种元素在前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固体、反馈、消化
读的时候我们一般按照从后往前读的读法,读作某化某。
简单单质和化合物的写法以及读法,让学生更能理解化学式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化学式有哪些意义。
以水为例:
从宏观上看:1、表示水这种物质
:2、表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上看:1、 表示一个水分子
2、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请同学们说出水化学式的意义。
再同学们试着说说CO2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
(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
(3)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当堂观察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表达化学式的意义。)
请同学说出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
在下面符号①H、②2H、③H2、④2H2、⑤2H2O分别具有什么含义?符号中的“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氢元素
②两个氢原子
③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④两个氢分子
⑤两个水分子
(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不同部位数字的意义)
总结:
元素符号之前加数字不再表示某元素,不再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化学式前加数字也不再表示该物质,不具有宏观的意义,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当堂练习: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4个二氧化碳分子:
7个铁原子:
1个氧分子:
5个硫原子:
(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归纳: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意义: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怎样构成的。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脚的小数字的含义是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符号前系数的意义是分子或者原子的个数。
当堂练习:
1、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H: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2)4H2 : 4个氢分子
CO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用化学符号填空:
3个氮分子_________; 氯元素_______; 钠原子____________;
5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金属铝______;
1个水分子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氯化钠______。
现有下列物质:(1)空气(2)氮气(3)铜(4)NaCl(5)水(6)甲烷(CH4)(7)碳酸氢铵(NH4HCO3)(8)红磷(P),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课后反思:
依据课标而不是依据教科书确定目标、内容和活动,没有按照教科书的线索设计教学方案,而是大胆对教材内容重整。
教学主线清晰,单元目标与课标、课时学习目标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好,课时学习目标、内容、评价的一致性也非常好。
本节课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但是没有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因为是农村学校学生,但是只有少数学生学的轻松、顺利、目标达成非常高,极大改变了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对施教这节课有为难情绪。原因是我不能从课标出发备课,不能从整体上深度把握教学内容,不理解本节课知识的内涵,没有用观念来引领化学式的学习,而只是机械训练学生如何书写化学式、如何记忆化学式的意义。
板书: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及其意义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微观意义: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怎样构成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