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01 21: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初步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根据。
2.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定量控制化学反应,对于化学科学发展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教学起点分析:
在第五单元中,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的普遍规律。本节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因此,本节教学的起点是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的数量与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应促使学生从本质上、从微观层面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因为将来学生能否正确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化学意义、并找到比例关系,即能否找到化学反应中的相关物质,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展示交通运输图片:同学们看到每天奔跑在公路上的车排放的气体有污染吗?有没有零排放的车呢?观看视频,写出工业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正确写出方程式。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回顾反思
探查已知
谁能说出这个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方程式的意义。
在通电的条件下,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通电的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探查。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问题引导寻找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那么你能否根据这个质量关系计算一下:
1.如果36g的水分解生成多少g的氢气和多少g的氧气?
2.如果生成8g的氢气,要多少g的水分解和生成多少g的氧气?
阅读P110第一自然段
学生思考、讨论,寻找回答解决问题的依据、思路和数学方法。 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数学计算方法,主动形成根据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建构此类定量问题的数学比例模型。

合作探究发现方法
电解3.6g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案,并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计算。 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交流共享总结方法
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计算方案。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修正、改进自己的方案,寻找最佳的方案。
归纳小结 根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4)列比利式求解;(5)写出简明答案。

课堂练习
根据前面你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
2Al2O3 通电4Al+3O2↑
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在实验室用32.5g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各多少g?
3.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28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
多少吨?
(找错误并纠正)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
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注意解题格式)
5.完全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自己计算,然后交流互补。
评讲
应用新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交流共享
总结评价
一节课时间很快过去了,通过以上的探究,请你将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心得体会,收获总结一下。
通过交流总结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挑战自我
1.有一块不纯的锌片15.25g,跟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杂质不跟硫酸反应),生成0.4g氢气,求该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
2.在“绿色氧化剂”双氧水(H2O2)的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常温下即可产生大量氧气,若制取33.6L氧气需消耗过氧化氢多少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3.用镁、铝、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若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时,所消耗镁.铝.铁的质量比是多少?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
课外作业 1.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放有硫酸锌溶液和稀硫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现分别向两边烧杯中投入少量质量相同的锌粒,过一段时间,天平指针( )
A.偏向硫酸锌溶液一边 B.偏向稀硫酸一边
C.指针指向正中,天平保持平衡 D.无法确定
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相同的稀硫酸(足量),调节天平至平衡。在左边烧杯中放入6.6克铝粉,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应放入镁粉的质量为( )
A. 6.6克 B. 6.5克 C. 6.4克 D. 6.3克3.某同学要收集4瓶氢气,每瓶200ml,若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则需要锌多少克?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自主进行探究。 用所学知识,研究身边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