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 情
分
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重 点 1.从化学的角度描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分析理解燃烧的条件
难 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并以此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教学媒体 多煤体图片素材,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介绍人类利用火的发展历程和两起火灾情况。 观看图片和新闻报道。 体会燃烧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还要认识到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熄灭方法。 通过这样一组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
建立最直观的体验。
【板书】记录学生找到的灭火方法。 各组交流灭火方法。 ?
【提出问题】水为什么能浇灭蜡烛?其他灭火方法中,哪些还利用了降温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
【提出问题】盖灭利用了什么原理?剪灭利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通过对灭火使用的不同方法的
分析,找到它们背后的共同原因。
【讲解】着火点的含义。 ? ?
【过渡】通过分析灭火方法,我们总结出了灭火的原理。我们只要利用其中的任何一个原理就能把火灭掉。 ? 学生利用自己很容易就能获得的灭火
方法,体验灭火的原理。
【总结】灭火原理。 学生阅读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灭火原理推测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尝试说出燃烧的条件。 由此及彼,学生会很容易联想到燃烧
的条件。
【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
观察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 (1)请描述实验现象。
(2)为什么①处的白磷燃烧?而②处的白磷和③处的红磷没有燃烧?
(3)如何让②处的白磷燃烧?
(4)请你分析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学生解答问题。 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
学习方法。
【总结】燃烧的条件。 ? ?
【提出问题】图中①②③处:对比哪两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对比哪两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
【过渡】燃烧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烧也是如此,由于人们使用不当常常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 ? 加强防火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切明白,
防火更重要。
【播放视频】为了避免火的危害,我们首先要防火,防火重于灭火。 观看视频。
【提出问题】在你家里哪些地方存在火灾的隐患?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组内讨论。
【总结】防火重于泰山,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电线插座勤检查。2.离家要把气电断 。3.烟头火柴不乱扔。4.预防明火引火灾。 组间交流。
【过渡】尽管我们很小心的防火,但是有时候防不胜防,可能会引起失火。一旦失火,不要惊慌。因为着火的前几分钟,火势很小,还能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机来灭火,否则,火势变大,就很难灭掉。所以着火初期,我们要坚决的灭火。 ? 使学生知道遇到火情先判断大小,
再采取恰当的措施。
【提出问题】油锅着火、电器着火、液化气罐着火,怎么灭火? 学生回答。 对前面学习的灭火知识进行一个小检测。
【讲解】简单介绍常见灭火器 学生阅读。 ?
【过渡】当我们错过灭火的最佳时机,火势已经很大,我们应该怎么办? ? ?
【提出问题】住宅楼内着火,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组内讨论组间交流。 通过防火—灭火—逃生,三个环节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其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总结】各种情况逃生办法。 观看视频。 ?
【温馨提示】最好在家中备好四件“宝物”: 1.家用灭火器;
2.防烟面具;
3.逃生绳或高空缓降器;
4.应急灯。 学生阅读。 普及消防知识。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遇到森林、草原火灾的逃生自救措施。 ? ?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 燃烧
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原理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空气)
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