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2 0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内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
内容
和地位
分析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
目标 1、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知识。
2、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初步了解“转换法”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4、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
分析 已有基础:对声现象有很深的感触;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不能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点简述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 用具 橡皮筋、直尺、音叉、水瓶、乒乓球、真空罩、电铃等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重 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探究
难 点 设计探究的实验。
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效 果
过程一
过程二
过程三
过程四 环节一
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环节二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
新课教学:
环节一
探究: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
1.实验中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2.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环节二
了解“转换法”
质疑:音叉在发声时,你看到它振动了吗?(学生在上一环节中能自主提出更好)
环节三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一定能听到吗?
环节四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达标检测
本节课小结 学生代表按照课件提示完成游戏
认真聆听
活动一、小组合作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
活动二、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
活动三、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总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活动四、小组尽可能多的设计出放大音叉振动的方法。
认真思考,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完成“真空罩”实验。
同桌间完成“亲自动手”活动
阅读课本,知道声波,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和常见几种物质的声速。
学生练习,针对练习中的问题相互探讨。
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吸引学生注意力,体会声音的重要性。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是能力提升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实验,探究、设计。
感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 课后作业1、2、3小题;
2. 查阅关于回声现象的资料。
选做题:
通过网络,查找动物有趣的发声方法;或 者制作“土电话”。




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声波、声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