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02 08: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植物油的密度,下列四个步骤中不需要做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m3
2.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cm3和1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cm3和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3.小明想测出家中消毒用的酒精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为30g,然后将瓶子内倒满酒精,测出瓶子与酒精的总质量为115g,然后将酒精倒入量筒中,测出瓶子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33g,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100mL。他在实验时的操作、所测的数据及读数都是正确的,忽略测量误差对数据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下列推算正确的是(  )
A.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为82g B.瓶子的容积为105.7mL
C.酒精的密度为0.82g/cm3 D.酒精的密度为0.85g/cm3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烧杯中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天平调节好后,如图乙,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如图丙,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又测出倒出液体后烧杯的质量m2=40.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将图甲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即可开始用天平测量
B.按此次实验数据,小明所测的液体密度为2.01g/cm3
C.把液体倒入量筒后有少量液体留在烧杯中,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D.若小明没有对图甲的天平进行调节,测得的液体密度会偏大
5.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是39.4g
B.金属块的体积是5cm3
C.金属块的密度是7.9g/cm3
D.金属块的密度是7.8×103g/cm3
6.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7.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测量某品牌食用油的密度,用量简和己调好的天平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70g;②将适量食用油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内食用油的质量为62.4g
B.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65cm
C.用这个实验方案测量出的食用油密度小于真实值
D.采用2-3-1的实验步骤顺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8.小明参加了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他和三位同学测出的铝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铝块的密度为2.70g/cm3)(  )
考生 小明 小刚 李红 张扬
铝块的密度(g/cm3) 2.64 2.70 2.68 2.80
A.只有小刚的数据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和密度表中铝的密度相同
B.小刚和李红的实验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两人的测量数据近似等于铝的密度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9.在测量铁的密度中,若铁块用较粗的棉线扎好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时,会造成( )
A.铁块质量偏大
B.铁块体积偏小
C.铁块密度测量值偏小
D.测量值不受影响
10.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二、填空题
11.从图中测量某物体的密度,从图中读出该物体的质量______g,物体的体积大小______cm3,则物体密度是______。
12.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除了用天平、量筒、水这些器材外,为使得到的结论更完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实验中多次改变物质的体积,并测出相应的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还可完成________?实验(填实验的名称),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13.如图,一个平口的带刻度的量杯,最大刻度是V1,为了知道量杯最大刻度以上部分的容量,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他向杯中注水至刻度V2处,然后用玻璃片盖住杯口,将量杯倒置,此时水面处刻度变为V3,则量杯最大刻度以上部分的容量为______。
1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由图象可知,量杯质量是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______g/cm3。
三、实验探究题
15.麦岭镇盛产茶籽油。为了测量家中茶籽油的密度,小贺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籽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时,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
(3)纠正错误重新调节好天平,小贺称得茶籽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分茶籽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小贺所使用量简的分度值为______cm3,在读取量简中茶籽油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_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籽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籽油的体积是______cm3量筒中茶籽油的质量是______g,茶籽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16.小明在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时,想测最他爱吃的李子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并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一颗新鲜的李子放到天平的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李子的质量为______g;
(3)小明不小心把量简打碎了,老师建议他用一个质量为50g的烧杯代替量简继续做实验,他思考后,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把李子放入烧杯中,发现李子沉入水中,如图丙所示,用油性笔在烧杯璧记下此时水面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杯、水和李子的总质量为112g;
③将李子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丁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0g。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李子的体积为______cm3,密度为______g/cm3(ρ水=l.0×103 kg/m3)。
四、综合计算题(要求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17.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15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操作步骤如图所示(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ρ水=1.0×103kg/m3)
(1)由图A和图C,可求出石块的体积。请写出其计算过程。
(2)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18.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经分析知,测量植物油密度的步骤为:
①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油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此时烧杯壁上有残留的植物油);
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利用量筒中植物油的质量和体积进行计算)。
可见,没有必要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由图可知,甲量筒的最小格表示的是2cm3,故A错误;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量筒的分度值不同,故B错误;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乙量筒的一个最小格为1cm3,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精确度更高,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
m=m总-m瓶=115g-30g=85g
故A错误;
BCD.量筒中的酒精的质量
m1=m总-m1=115g-33g=82g
那么酒精的密度
瓶内酒精的容积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小明将图甲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天平的右端会上翘,平衡螺母需要向上翘的右端移动,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故A错误;
B.烧杯和液体总质量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烧杯中有残留的液体,测量烧杯质量时,已经包含了残留液体的质量,所以不影响测量结果,故C正确;
D.若小明没有对图甲的天平进行调节,测得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偏小,测得烧杯的质量也偏小相等的量,它们的差不变,所以密度测量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图甲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
m=20g+10g+5g+4g=39g
故A错误;
B.图乙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 ,水的体积V水 =25cm3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
V总 =30cm3
则金属块的体积
V=V总-V水=30cm3 -25cm3 =5cm3
故B正确;
CD.金属块的密度
故C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固体的密度
ρ==7.9g/cm3
故B符合题意;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
m2=100g+20g+10g+2g=132g
空烧杯的质量m1=70g,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m=m2-m1=132g-70g=62g
故A错误;
B.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70mL=70cm3
故B错误;
C.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过程中,有部分食用油会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测出的体积偏小,由ρ=可知,计算出的密度偏大,故C错误;
D.若采用②-③-①的实验步骤顺序,两次质量之差为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可以准确计算出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任何实验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在实验中,只要方法、操作、记录正确,数据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所以上述数据均有效。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
分析体积的测量误差,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密度的测量误差。
【详解】
解:若铁块用较粗的棉线扎好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时,会使铁块体积测量偏大,由ρ=
可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测量误差的分析,关键能够分析出质量或体积的测量误差,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分析。
10.C
【详解】
A. 如图甲金属块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即
A不符合题意;
B. 如图乙,水的体积为25ml,加入金属块后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5ml,即5cm3,B不符合题意;
C. D. 金属块的密度为;

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1.79 20 3.95g/cm3
【详解】
[1]由图可知,物体的质量为
[2]由图可知,物体的体积为
[3]物体的密度为
12.其他液体(物质) 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 测量物质密度 ρ=
【分析】
为了探究规律应多测量几组实验数据,并且应测量不同种类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利用天平、量筒、水等这些器材还可以测物质的密度.
【详解】
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除了用天平、量筒、水这些器材外,为使得到的结论更完整还需要的器材有其他液体或其他物体,实验中多次改变物体的体积,并测出相应的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还可以完成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是ρ=.
13.V2+V3-V1
【分析】
由杯子底部向上根据刻度值读数是正确的容量,根据杯子整个空间的体积不变,由倒置前后液位读数可计算出量杯最大刻度以上部分的容量。
【详解】
设量杯最大刻度以上部分的容量为V空,则整个杯子的体积为V1+V空;向杯中注水至刻度V2处,即水的体积为V2,将量杯倒置后,整个杯子的体积为V2+V3,则
V1+V空=V2+V3

V空=V2+V3-V1
14.20 0.8
【详解】
[1] 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由可得
﹣﹣﹣﹣﹣﹣﹣﹣﹣①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可得
﹣﹣﹣﹣﹣﹣﹣﹣②
②﹣①得
解得液体的密度
将代入①得
解得
m杯=20g
故量杯的质量为20g。
[2]由第一空解析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15.游码 测量过程中用手调节平衡螺母 2 相平 32 28.8 0.9×103
【详解】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测量过程中应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用手调节平衡螺母。
每大格为10ml,被分成5份,每份为2ml,故分度值为2cm3。
读取量简中茶籽油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相平。
由图乙可知茶籽油的体积为32cm3。
由图丙可知茶籽油的质量为28.8g。
[7]由密度公式可得茶籽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16.水平 零刻度线处 左 12 10 1.2
【详解】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处,如图甲分度盘的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故李子的质量为
m=10g+2g=12g
将李子从水中取出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112g-12g=100g
将李子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所加水的质量为
m加水=110g-100g=10g
所加水的体积即为李子的体积,,故李子的体积为
故李子的密度为
17.(1)10cm3;(2)25g;(3)2.5g/cm3
【详解】
解:(1)由图A和图C可得石块排开水的质量
由可得石块的体积
(2)由图B和图C可得石块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答:(1)石块的体积为10cm3,计算过程见解答;
(2)石块的质量是25g;
(3)石块的密度是2.5g/cm3。
18.(1)40g;(2)1.2g/cm3;(3)112g.
【详解】
(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40g,即为瓶子的质量;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为100g?40g=60g,
则液体的密度ρ===1.2g/cm3.
(3)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的质量由ρ=可得,m′=ρV′=1.2g×60cm3=72g,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m总=72g+40g=112g.
答:(1)空瓶子的质量是40g;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2g/cm3;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1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