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2 10: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很多诗歌,如果让你选择一句诗做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比如我,我就会选择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相信有“行到水穷处”的执著,便会有“坐看云起时”的从容。
?
生:我选择“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发扬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我相信,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用途和立足之地。
?
师:是的,做人就该像李白一样自信,说不定,机会就在下一个转角等着你。
?
生:我选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只有通过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会在失败中重新鼓起勇气面对新的挑战。
?
师:我觉得,你在副班长的位置上,就磨砺得更优秀了。
?
生:我选择“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珍惜自己的优点。
?
师: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句诗当作座右铭,是因为那句话刚好和我们的性格气质很像;诗言志,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一贯的志向或者当下的情感。因为诗人个性气质不同,诗歌风格也千差万别,我们把这种风格,叫着——诗词气象。今天,我们学习《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三首诗歌,看看这三首诗歌分别呈现出怎样的气象。
二、习朗读
师:自由朗读三首诗歌,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词读音。
师:然后,接下来练习按节奏朗读。?
屏显:
四言诗节奏:二二
七言诗节奏:四三
五言诗节奏:二三
(学生按节奏练习朗读)
师:现在,我们齐读这几首诗歌。来,预备——很好,我看到听到“预备”两个字,瞿修远的腰杆就挺直了,这就是一种昂扬的气象。
(学生齐读,读得节奏鲜明)
师:孩子读书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如珍珠落盘,如玉石相击。最初的诗歌是二言的,然后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发展到七言就不再增加了。我曾经试过,发现一口气说七个字是人说话最顺畅、最舒适的方式。四言诗和七言诗之间其实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的朋友孙秋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将《观沧海》改写成了七言诗。男女生对比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四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言:
东临碣石观沧海,水波动荡山岛耸。
草木丛生洪波涌,日月星辰出其中。
生:四言更有豪情。
生:四言相对来说更加抑扬顿挫一些,更有力量一些。
师:抑扬顿挫换一个词语更合适,慷慨激昂!
?
生:七言相对来说就是比较舒缓。
?
生:我发现七言读到第四个字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拖长一点点,听起来就会更加柔美一点。
?
师:四言二二节奏和七言的四三节奏相比,更加均衡。我们总结一下。
?
屏显:
“四言”语言简练,音调短促,富于节奏感和平衡感,便于咏唱;
“七言”音韵舒缓,表意丰富,平仄相协,更富于音乐美和抒情性。
师: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
(生齐读)
?
师:现在,我们配乐朗读《观沧海》,配乐是《英雄的黎明》,请把所有手中的动作停下来,全神贯注地朗读。
?
(生配乐朗读,读得慷慨激昂,老师引导学生提高声调重复朗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
?
师:读得真好!我觉得意犹未尽,我们再读一遍。这个音乐是苍凉而悲壮的,特别适合慷慨激昂的《观沧海》,我也加入你们的朗读中。
?
(师生一起齐读)
?
师:这样的语文课堂,有一种大美在里面。
?
三、明大意
师:接下来,请根据课文注释,读懂三首诗歌大意,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诗歌大意。
?
(生自由理解诗歌大意,适当点拨)
?
师: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以这样的句式说话:
?
屏显:
读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了曹操????????????,我觉得诗歌中“??????”(填景物)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
生:读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了曹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志向,我觉得诗歌中“碣石、洪波、百草”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这些都是特别阔大的景物。
?
师:是的,心里有一个宇宙,眼睛里面才会有一个宇宙。
?
生:我仿佛感受到了曹操的豪情壮志,我觉得诗歌中的“秋风”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
?
师:萧瑟的秋风在别人笔下,也许是悲戚的,但是,在曹操那里,烈烈秋风,更显英雄气概。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生:我是从“山岛”来感受曹操的雄心壮志的。竦峙有一种高大挺拔、直冲云霄的感觉。
?
师:山岛的样子,就是人的样子啊。
?
生:我感受到了曹操激动的心情。因为这首诗的背景,是曹操打了胜仗之后写的,他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包含着一种喜悦和得意。
?
师:曹操激动的心情,就像这“澹澹”的海水一样。“澹澹”的意思是——
?
生:水波荡漾的样子。
?
师:我觉得,荡漾还说得太温柔、太含蓄,应该用“汹涌”更贴切。
?
生:我感受到了曹操对日后统一中国的自信。你看,虽然到了秋天,可是在曹操看来,仍然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些生机勃勃的树木,就好像他的士兵一样。
?
师:这些草木,这些山石,都是他的百万雄兵啊!好,我们接下来转入李白的诗歌。
?
屏显:
读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几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了李白????????????,我觉得诗歌中“??????”(填景物)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
生:我仿佛感受到了李白对朋友王昌龄的不舍和思念,我觉得诗歌中“杨花”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杨花就是柳絮的意思,柳和“留”谐音,是挽留的意思。
?
生:我仿佛感受到了李白对王昌龄的担心,我觉得诗歌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也隐含着这样的感受。愁心,就是担心。
?
师:王昌龄要去的地方是哪里?
?
生:夜郎西。
?
师:夜郎是哪里呢?
?
生:今天湖南怀化。
?
师:夜郎和“夜郎自大”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熟知的。夜郎很遥远,遥远到夜郎的人们居然不知道中原有一个大汉帝国,还问汉朝使者:“汉朝大不大呀?有没有夜郎大呢?”这就是“夜郎自大”的由来。说到这里,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奖励你们认真读书。安史之乱的时候,永王李璘和他的哥哥太子李亨争夺皇位,失败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亨也就是唐肃宗就要治他弟弟的死罪,李白作为永王拉过来的一杆大旗,按律当斩,但是李白名气太大,皇帝就只判了他一个流放夜郎。为什么要流放夜郎呢?据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推测:你李白不是爱吹牛嘛,给你流放到一个最喜欢吹牛的地方去,比比谁更会吹牛!哈哈,看来“夜郎”这个地方,与李白有着不解之缘。好的,这首诗中,还有什么景物也让你感受到李白的心情?
?
生:还有明月,明月千里寄相思。
?
生:还有子规,他希望他的友人早日归来。子规就是杜鹃,杜鹃泣血。
?
师:是的,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我们看下一首。
?
屏显:
读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几句诗,我仿佛感受到了王湾????????????,我觉得诗歌中“??????”(填景物)也隐含了这样的感受。
生:我仿佛感受到了王湾的思乡之情,我是从“乡书”感觉出来的。乡书也就是家书。
?
生:我从“归雁”也能够感受到王湾的思乡之情,鸿雁传书。
?
师:我们再关注前面的诗句。
?
生:我觉得“残夜”表达了王湾的思乡之感。因为他离开家乡,亲人,所以,觉得夜晚都不完整了。
?
师:就像古典诗词中,经常用“残月”这个意象烘托人的愁绪一样。
?
生:我从“江春入旧年”感受到王湾的思乡之情:旧年已过,新春来临,时间过了那么久,可是“我”还在路上漂泊。
?
师:诗歌中有哪个词语,最直接写出了漂泊之感?
?
生:客路。
?
生:我也是从“江春入旧年”感受到王湾的思乡之情的。王湾的船,此刻停留在南方的北固山下,北固山下已经有了春意,可是北方的家乡洛阳还是一片寒意。这种不同的景物,也加强了王湾的思乡之情。
?
师:是啊,王湾人在南方,心在北方。刚才我们有很多发现,而所有的发现,都是围绕“意象”来进行的。顾名思义,意象就是——
?
屏显: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师:不同的意象,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体会一下屏幕上的两句诗,然后用朗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
屏显:
铁马秋风冀北 ?杏花春雨江南
师:你们果然跟我心有灵犀。再读,更强调一下——
?
生:铁马秋风冀北 ?杏花春雨江南。
?
师:不同的意象构成了不同的画面,这个画面,我们也取一个美美的名字——意境。请做笔记。
?
师:这三首诗中,有哪些承载寄寓着作者之“意”的“象”?读一读,找出来。
?
(学生找,屏显总结)
?
屏显:
《观沧海》:
意象群: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象群:杨花 子规 明月
《次北固山下》:
意象群:潮 岸 风 帆 海日 江春 归雁
师:在整首诗里,你觉得哪一个意象,是整首诗中最核心的意象呢?
?
生:我觉得《观沧海》的核心意象是大海,沧海。
?
生:我觉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核心意象是明月。
?
生:我觉得《次北固山下》的核心意象是归雁。
?
师:这个,我有一点异议。《次北固山下》所有的景物,都能够被一样更大的景物包容起来,这个更大的景物是——
?
生:水。
?
生:长江。
?
师:对,就是那浩浩汤汤的长江。琢磨这三个核心意象,澹澹的沧海、天空的明月、浩荡的长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
生:都是很阔大的。
?
师:联系全诗来看,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是恢宏辽阔的还是玲珑精巧?
?
生:是恢宏辽阔的。
?
屏显:
恢宏辽阔??天大地大???
四、品意象
师:为什么曹操、李白、王湾,都选择了这么大的意象来入诗呢。我们先走进曹操的《观沧海》。曹操曾经说,对酒当歌——
?
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师:曹操觉得人的生命,就像一颗露珠一样轻飘易逝,可是,纵观曹操的一生,我觉得他把一颗露珠,活成了一片浩荡的海。
?
屏显:
日月之行,如此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是代词,代指?
生:代表沧海,波澜壮阔的大海;
?
生:代表曹操的胸怀,包揽万物的胸怀。
?
生:曹操觉得,日月星辰都是在大海中出没,也是在自己的心里出没。
?
师:曹操这个人,心该有多大啊!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是,对于曹操来说,撑船算什么,曹操心里,能够行日月!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都在曹操的胸怀里。我们读——
?
屏显: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逐渐统一北方,但东北方的乌桓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建安十二年,曹操毅然北征乌桓,并取得胜利,巩固了后方,为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奠定了基础。归途中,他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师:孩子们,现在,你就是曹操,你登上了秦皇汉武登上过的碣石山,你会想什么?
?
生:我也想像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统一中国。
?
生:我也要建立这样不朽的功勋。
?
师:是的,在政治上,曹操不如秦始皇汉武帝功勋卓著,可是在文学上,曹操可以傲视所有的帝王。毛泽东评价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是,面对曹操,他由衷地感慨:“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文韬武略,上马打仗,横槊赋诗,是真正的英雄,正如他自己所言,齐读——
?
屏显: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师:这句话是对《观沧海》的最好诠释,那么,曹操——
屏显:
哲思表达:曹操登碣石山,以观沧海,他观的不仅是沧海,也
是?????????。
生:曹操观的不仅是沧海,也是自己的胸怀。
?
生:曹操观的不仅是沧海,也是自己统一中国的美好前景。
?
师:我觉得对于曹操来说,美好的程度还不够,用“壮丽”更好。
?
生:曹操观的不仅是沧海,也是辽阔的山河。
?
师:或者说,天下!而我,更喜欢说,曹操观的,是天地!孩子们,想象一下:曹操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低头,看见是烟波浩渺的大海:抬头,看见的是浩瀚苍穹、日月经天,俯仰之间,天地宇宙就在他心中了。曹操,是一个真男人!
?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李白的世界。先齐读诗歌。
?
(生齐读)
?
师:我刚才听到很多同学,把“随君”读成了“随风”,这是版本不同的问题,那么,你觉得,此处,到底是“随君”好,还是“随风”好?
?
生:我更喜欢“随君”,随君更能体现李白对王昌龄的情感,对王昌龄遭遇的同情。
?
师:什么遭遇?
?
生:左迁。
?
师: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然,右尊左卑也并非绝对,有的朝代就以左为尊,比如唐朝,但是由于沿袭汉朝的说法,所以依然把左迁称为贬谪。按照张平卓的说法,李白是在对王昌龄说:“天地那么大,我的眼里就只有你。”君,就是“你”的意思,是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
生:我觉得“风”更好。我觉得,李白仿佛在对王昌龄说,不管你走到哪儿,我都会像风一样紧紧跟随着你。
?
师:有风的地方,就有我的关心!我其实也更喜欢风,风给人的感觉更浪漫。
?
生:我喜欢“随风”,风无处不在,更灵动。
?
生:我喜欢“随风”,我觉得李白仿佛在说,我要随着你到天涯海角。
?
师:李白仿佛在说,你王昌龄是形,我李白是风,是影,想和你形影不离。不管是“随风”还是“随君”,都蕴含着李白对王昌龄真诚的友谊和关心。王昌龄是什么样的人呢?王昌龄特别可爱,是唐朝的朋友圈里特别受欢迎的人。王昌龄是李白的偶像孟浩然、是李白赤裸裸地表白过“吾爱孟夫子”的孟浩然特别投缘的人。据说孟浩然晚年得了病,不能吃鱼肉,但是有一天王昌龄来访,孟浩然一高兴,就放开了吃,结果“食鲜疾动”而死。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再深情地读一遍这首诗。
?
(生齐读)
?
师:大家看看王昌龄的遭遇。
?
屏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曾被贬放岭南,又被降职到江宁,后因为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再贬到龙标。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听说王昌龄这次不幸的遭遇,当即写下此诗,遥寄给他。
师:而当李白也陷入同样的困厄的时候,杜甫是这样遥寄牵挂的:
?
屏显: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师:李白和杜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
生:我感觉李白写得比较浪漫飘逸,而杜甫写得沉郁悲凉。
?
生:李白写得更加随意,灵动。
?
生:杜甫写得比较现实。
?
生:李白写得比较浪漫潇洒,大开大合;杜甫写得比较严谨,内敛。
?
师:这是风格不一样,更是性格不一样。
?
屏显:
李白把一缕愁心寄托于明月之上,实际上,也是把??????寄托在
明月之上。
生:也是把思念寄托在明月之上。
?
生:也是把自己的伤心难过寄托在明月之上。
?
师:他不是特别伤心难过,或者说,他即使伤心难过,也比一般的人潇洒。
生:实际上,李白也是把他的浪漫的想象和飘逸的性情,寄托在明月之上。
?
师:是啊,这就是李白,这就是盛唐的李白。大家看看,别人的离别是这样的,齐读——
?
屏显:
江淹笔下的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杜牧笔下的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柳永笔下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而李白笔下的离别是这样的,我们齐读——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师:李白笔下的离别,和其他文人笔下的离别有什么不一样?
生:李白笔下的离别,没有那么浓重的悲伤。
?
生:李白笔下的离别,很浪漫,很有趣。
师:李白真是浪漫得不可救药,因为他生在一个浪漫的时代,这
个时代,名叫——盛唐!
?
屏显:
李白的离别,是浪漫的,是飘逸的,即使有离情别绪,也是明媚的、乐观的、向上的——这正“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正是如李白一样的积极乐观的集体人格!
师:我们前面说过,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隐居庐山,曾被永王李璘召唤,加入其麾下,后来永王和太子争帝失败,永王被杀,李白被贬夜郎,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有人来送行,喝酒吟诗,好不快乐!这哪里是去贬官的路上,这分明是一趟惬意的旅行。他还没有走到夜郎,就收到皇帝的赦免令,心情无比愉快,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我们齐声背诵——
?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师:孩子们,李白那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是一个标准的老头了,可是,这首作品,写得如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就是李白,永远青春年少的李白;这就是李白,盛唐气象孕育出来的李白!李白未必是可敬的,但是,李白一定是可爱的。
?
生:可爱的李白。
?
师:李白这个人,你一定不希望他是你爹,因为你有可能会成为留守儿童;你也一定不希望他是你老公,因为李白不顾家,你可能会长期独守空房;但是,你一定希望他是你的朋友,因为他真的特别浪漫、特别可爱,我相信,王昌龄流放夜郎的孤独寂寞和伤感,能够很大程度上,被李白和李白的诗安慰。接下来,我们进入另一个阔大的意象——王湾笔下的长江。先齐读《次北固山下》。
?
(生齐读)
?
师: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读出长江的波澜壮阔——
?
屏显:
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在这样的阔大恢弘的江面上,离家千里、来往吴楚之间的王湾有什么感悟?他除了看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外,他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呢?
?
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师:也就是说,王湾对什么比较敏感?
?
生:时间。
?
生:季节。
?
师:当王湾感觉到时间在慢慢推移,季节悄悄改变了两岸的景物,当他吟诵出被张说盛赞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时候,你觉得,他实际上也是在感慨什么呢?
?
屏显:
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是在描写自然界的昼夜交替、冬去春来,也在是感慨???????????????。
生:我觉得,王湾也是在感慨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变化规律。
?
生:我觉得,他也是在感慨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又是一年冬去春来,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
?
生:我觉得,王湾是在说,旧的事物一定会被新的事物代替。
?
师:孩子们,如果我们要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读成一个字,这个字一定是——
?
生:新!
?
师:当王湾觉得一切都是新的时候,当王湾看到一切事物都像春天一样欣欣然张开了眼的时候,那么,即使远离了家乡,即使行舟在客路上,王湾思乡的惆怅,也不会特别浓烈,不会悲悲戚戚,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大感悟。这种大感悟,在刘禹锡的笔下,是这样表述的——
?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五、比格局
师:孩子们,当你觉得心情糟糕的时候,当你觉得你的抽屉被人弄乱的时候,当你在食堂打饭被人插队了的时候,这样的时候,你应该想想曹操的沧海,看看头顶浩瀚的星空皎洁的明月,想想长江是怎样的奔腾不息,想想那些阔大雄伟的事物,你一定会觉得豁然开朗。我特别希望你们养成一种大的——
?
屏显:
格局!
?
师:曹操和沧海,李白和明月,王湾和长江,都是天地之大美,人间之大气象,若以格局和胸怀论,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
生:曹操!
?
师:毫无疑问是曹操。曹操的格局是什么?
?
生:统一天下。
?
师:李白的格局是什么?
?
生:当神仙。
?
师:不是的。
?
生:当官。
?
师:李白最想做的,不是当神仙,是当官,当大官。当皇帝召唤他入京,他得意洋洋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就曾夸下海口:“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若论人生的格局,李白是没有办法同曹操相比的。我们齐声朗读这句话——
?
屏显:
有伟大的人格,方有伟大的作品;有第一流的诗人,才会有第一流的诗。
师:曹操的格局,是统一中国,是担当天下,是经天纬地,所以,曹操的诗歌,豪迈奔放,质朴刚健、音调铿锵。曹操的格局是这样的,读——
屏显: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师:曹操的格局也是这样的,读——
屏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师:我们所敬仰的曹操的格局,更是这样的,读——
?
屏显: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曹操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经典。请在《观沧海》三个字下面,写上“第一流的诗人,第一流的诗”。我希望,通过《观沧海》的学习,能够颠覆你通过《三国演义》建立起来的对于曹操的印象。
?
(学生笔记)
?
师:我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有第一流的人格,第一流的品性,那么,我们将来也一定会有第一流的成就。我们看历朝历代的文人,那些诗写得好的,做人当官一般也都非常好,比如柳宗元、范仲淹、苏轼等等。我们读大屏幕上的话——
?
屏显: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们说,立我当如曹孟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读刚健之诗,立刚健之志。
雅礼诸学子,必担当宇宙!
师:孩子们,我们的雅礼校歌、雅礼精神,与曹操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种要担当天下、担当宇宙的刚健人格。我们齐唱校歌,然后下课
屏显:
昆仑渤海之间,五千年民族。万里长江大河,助文明发育。
地球旋转无停,惜光阴易逝。吸收欧美文明,乃吾侪素志。
经天纬地才能,由学问成就。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